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国家典范 > 行业典范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战略转型:从国强到民富--中国国情网
2011-03-28


  

  编者按: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回顾“十一五”的辉煌之路,更着眼未来,勾画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FaZhan]路径与蓝图,备受各界瞩目。新理念,全面推动发展[FaZhan]转型;新思路,民生提至战略高度;新举措,致力深化各项改革。本报深入采访专家学者,详解全会公报,探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FaZhan]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型之路。

  五年之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经济发展[FaZhan]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十二[ShiEr]五”规划的路线图轮廓逐渐清晰。备受关注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FaZhan]第十二[ShiEr]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ShiEr]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FaZhan]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FaZhan]方式为主线。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主民生等方面的发展[FaZhan]路径与全景图。

  此外,记者注意到,这次公报提出的今后五年发展[FaZhan]的主要目标中,GDP等量化指标并未出现,提出“城乡居民收入[ShouRu]普遍较快增加”。有专家表示,从中可以看到下一个五年的发展[FaZhan]宏图中,“国强”向“民富”的转型。

  淡化GDP“十二[ShiEr]五”或将不再“保八”,更加注重调整结构

  尽管关于“十二[ShiEr]五”规划的详细内容要等明年“两会”通过后才公布,但从已披露的“十二[ShiEr]五”规划的框架中,可以看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FaZhan]的转型路径。

  与“十一五”规划提出了“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等量化指标相比,“十二[ShiEr]五”规划的框架性内容中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发展[FaZhan]指标。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多位重量级专家。他们普遍认为,在“十二[ShiEr]五”期间,政府将会淡化GDP增长[ZengChang]目标,而更加注重调整结构。他们预测,未来10年中国年均增速仅需达到约5.6%的水平,就能完成2000年至2020年间人均GDP翻两番的长期经济目标。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家王小广告诉记者:“保八的目标降低了是好事,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增长[ZengChang]不要太快,如果太快不利于结构调整。”

  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虽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达2.45万亿美元并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中7.5%的经济增长[ZengChang]目标,但是,中国在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上却明显吃力。

  “GDP总量能说明一定问题,但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大或者一个民族的强大,不能只看GDP,还要看人的素质、创新能力、工业、农业、军事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中国发展[FaZhan]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称。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低碳绿色经济的硬约束目标,正迫使中国必须放缓经济增长[ZengChang]的步伐。学者们建议,“十二[ShiEr]五”期间中国GDP增速目标宜设定在7%—8%左右。

  公报提出,未来五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FaZhan]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增长[ZengChang]”方式到“发展[FaZhan]”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原来所说的经济增长[ZengChang]方式转变主要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ZengChang]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经济发展[FaZhan]方式的转变则至少扩大[KuoDa]至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3个方面。”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由于出口减速、房地产需求减速以及城镇化速度放缓等六个因素变化,中国GDP年均增长[ZengChang]潜力很可能从过去十年的约10%降到今后十年的7%,进入正常、合理的增长[ZengChang]区间,他建议,在“十二[ShiEr]五”规划中正式使用7%的增长[ZengChang]目标。

  国强更要民富全国人大调研建议尽快出台收入[ShouRu]分配体制改革方案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ShouRu]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FaZhan]主要目标之一。保经济平稳增长[ZengChang]与保民生并重,提高居民收入[ShouRu]在国民收入[ShouRu]分配中的比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FaZhan]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政府财政收入[ShouRu]不断增加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愈发凸显:部分垄断行业收入[ShouRu]过高;城乡居民收入[ShouRu]差别过大……这些问题提醒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民富”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因此,全会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追求至少包含两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ShouRu]的整体水平,将“蛋糕”继续做大;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将蛋糕切得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公平。而后者较于前者,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国民收入[ShouRu]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ZengChang]、经济稳定发展[FaZhan]的重要原因。“十二[ShiEr]五”期间优化收入[ShouRu]分配格局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FaZhan]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开辟新的途径改变分配格局不合理现状,成为“十二[ShiEr]五”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之一。

  公报提出,“合理调整收入[ShouRu]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ShouRu]在国民收入[ShouRu]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发展[FaZhan]”,做好社会和医疗保障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编制“十二[ShiEr]五”规划的专题调研活动报告中也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收入[ShouRu]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ShouRu]在国民收入[ShouRu]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ShouRu]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

  “进一步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FaZhan]方式从民生入手,再正确不过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王元京表示,五中全会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现在这个发展[FaZhan]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十二[ShiEr]五”规划研究报告特别强调,国民收入[ShouRu]分配调整在“十二[ShiEr]五”期间的重要性,将是实现扩大[KuoDa]消费、改革二元结构等目标的前提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提出,力争“十二[ShiEr]五”期末形成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同时建议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部分用于补充社保资金来源、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突破口推进基础养老金部分全国统筹等。

  对于如何改革收入[ShouRu]分配体制,很多专家也提出了建议。周天勇认为,改革收入[ShouRu]分配体制首先要改革国有垄断和国有金融这些体制,要合理分配其利润,把这些利润纳入预算管理。其次要进行工资协调机制的建立,控制好油价增长[ZengChang]、工资增长[ZengChang]等关系,并对最低工资限额有一个合理的确立,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教育和卫生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还要增加社保的支出比例,扩大[KuoDa]覆盖面,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并且改革税制,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减少创业和就业等方面的税收。

  消费跑第一坚持扩内需战略,扩大[KuoDa]消费需求要提高消费能力

  全会发布的公报提出,“坚持扩大[KuoDa]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FaZhan]”,“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ZengChang]新局面”。

  对于如何拉动内需,在新时期有何新要求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要扩大[KuoDa]国内消费需求、扩大[KuoDa]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要着力扩大[KuoDa]国内消费需求。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指出,公报中提到“要坚持扩大[KuoDa]内需战略”,这里指的不是投资需求,而是消费需求。他认为,要扩大[KuoDa]消费需求就要提高消费能力。从扩大[KuoDa]劳动者收入[ShouRu]方面来讲,主要是提升基本工资,增加对低收入[ShouRu]者的补助;从消费品角度讲,就是降低消费品价格,提高消费量,而基本消费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太大,因此在这方面主要是把房地产价格降下来,扩大[KuoDa]它的消费量。

  还有专家认为,由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外需市场再次恶化的可能,因此要依靠拉动内需的方式,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FaZhan]。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记者:“拉动内需,建立鼓励消费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解决居民收入[ShouRu]差距问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平新乔表示,“中国一直强调扩大[KuoDa]内需,最迫切的应该是弥补社会保障的不足,除加大财政投入外,还应从制度上完善,这才是真正的扩大[KuoDa]内需。”他还建议未来的数十年中国应明确建立福利社会的思路。(记者吕天玲 见习记者孙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