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陕西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陕北5年搬迁26.8万人 当地水资源匮乏含氟量高--中国国情
2011-04-04

  本报讯(记者 冯强) 吴起县周湾镇卧狼沟村地处陕北白于山,缺水、缺地制约着发展。“为了清洁的水,我们都愿搬。”昨日,该村支书齐风民表态。

  近日,陕西省《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投入139.77亿元扶贫移民搬迁26.8万多人,周湾镇就在搬迁范围。

  规模榆林20万人,延安6.8万人

  白于山区跨延安、榆林两市,是陕西省主要贫困地区之一。据《规划》介绍,“十二五”期间,将搬迁安顿6.23万户,共26.8万多人,其中榆林市约20万人,延安市约6.8万人,涉及8个县、90个乡镇。其中,定边县9万人、靖边县5.7万人、横山县3万人、子洲县2.3万人、吴起县1.25万人、志丹县3.25万人、安塞县0.59万人、子长县1.74万人。平均每年搬迁安顿5.37万人,其中榆林市每年4万人,延安市每年1.37万人。到2020年共搬迁安顿39.2万人。《规划》明确,搬迁分4种方法:进城落户定居及县城、小城镇集中安顿;中心村集中安顿,零碎疏散的自然村整合归并;现代农业园区安顿;五保户和特别人群安顿,实施集中赡养与疏散赡养相结合的方法。前两种安顿方法占总人数的70%。《规划》要求,安顿地点要选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完美,教育、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开发远景,还要防震并避开滑坡、泥石流等灾祸点。

  搬迁后政府帮忙发展特色产业

  吴起县周湾镇卧狼沟村村支书齐风民说,愿望搬迁后多些发展林果、大棚菜等经济作物的机遇,“这样才干真正挣下钱”。

  对此,《规划》提出,相干市、县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培养发展移民新村主导产业,优先将信贷资金、培训资金等用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进步农户才能等方面。

  现代农业园区安顿方法中,要求以榆林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通过土地置换,对北部风沙滩区的国有农林场进行开发,建农业设施大棚,采用补贴或租用方法,每户保证1~2个设施大棚。搬迁资金由各级政府出资、企业出资和群众自筹相结合。

  此次搬迁的补贴尺度为,每搬迁一个贫困人口省上补贴财政扶贫资金3800元,每户宅基地整顿费补贴1000元,特困户每户再补贴1万元。

  每搬迁一人,市、县财政配套合计不低于1500元。进城落户的搬迁户享受相干优惠政策。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补贴尺度为每搬迁一个贫困人口,省级财政补贴2300元。

  ■陕北白于山区

  是全国四大缺水区之一,由于白于山阻拦南来温热气流,这里干旱缺雨。水资源的匮乏不仅制约经济发展,而且受地质条件影响,氟含量很高的苦咸水严重困扰着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材料显示,缺水人口有40多万,其地下水氟含量多在10毫克/升以上,最高达33.7毫克/升,亚硝酸盐含量等其他指标也严重超标,直接伤害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