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文化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导演姜伟:把电视剧归为艺术是要打个问号的--中国国情
2011-05-01

  电视剧归为艺术要打个问号

  记者 任磊磊

  姜伟导演是一个很敬业的人,他会用两年的时间去打磨一个剧本。他为人固执,不爱好的问题、不爱好的人会直接表达出来。《埋伏》和《借枪》的热播,让更多的观众熟习了他,他以为成为好导演的基础是要有热忱。有人称姜伟是一个“学院派”,但是他对这个称呼却不认为意。

  “演员黑名单”子虚乌有

  齐鲁晚报:今年3月份推出的《借枪》收视率很高,也备受争议,认为这个作品达到你的预期了吗?你介意和《埋伏》比较吗?

  姜伟:一个作品受到争议很正常,这跟我的预期差不多,这个作品本身也是有争议的。《借枪》和《埋伏》完整是不一样的尝试,很多人会问我爱好哪一部作品,我认为这样的问题很没意思,就像两个孩子你能说更爱好哪个吗?所以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意义不大。

  齐鲁晚报:现在回过火看,《埋伏》还满意吗?

  姜伟:不满意。拍摄期间、拍摄之后都认为场景啊、美术啊,有很多缺点。

  齐鲁晚报:因为艺术永远是有遗憾的?

  姜伟:把电视剧归为艺术是要打个问号的,现在什么是艺术?把幌子拿掉,看看在金钱和利益背后,什么是艺术?过去以为电影在大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就有艺术价值。现在你再看看,那都是些什么呢?我不是因为电影比电视剧更艺术而去拍电影,而是认为拍电影的工作量少一些。至少一部电影剧本的创作,跟一部30集电视剧剧本的创作量有很大差别。我们不能把自己搞得那么虚假。

  齐鲁晚报:《埋伏》和《借枪》用了两个截然不同风格的男演员,选择演员的尺度是什么呢?

  姜伟:好的演员最主要的是和剧本的角色相符合,要根据角色去选择演员,评判的尺度也不尽雷同。

  齐鲁晚报:听说导演界有一份演员黑名单?

  姜伟:黑名单之说子虚乌有。前两天我刚见了导演协会的秘书长,他说这是有些媒体的误传,根本没有的事情,而且传播者也已经找到了,但是他不承认。

  我是教育界人士不是文艺界的

  齐鲁晚报:从幕后到了台前,心坎有什么变更?

  姜伟:这些对我意义不大,我的生活没有任何变更。可能略有一点揣摩,怎么拍会有更多的人爱好,但我也不清晰该怎么拍。

  齐鲁晚报:斟酌怎么谄谀观众?

  姜伟:对。以前也有这个想法,但没现在这么强。须要提示自己的是必定要创新,未必是那种彻头彻尾的创新,能尽力创新一点点对一个作品来讲就足够了。因为现在跟风、逢迎严重,某个类型的故事受欢迎,有很多就会跟上来。

  齐鲁晚报:孙红雷说,你不像导演,不像编剧,不像文艺界的人。

  姜伟:我想我也不是文艺界的,我是教育界的。我的学生也没哪个像文艺界的人,都是很朴素的孩子。

  齐鲁晚报:作为导演系的副教授,你认为一个好的导演应当具备什么素质?

  姜伟:首先要酷爱这个行业,对影视艺术要特殊酷爱,不是单纯地爱好看影视作品,而是要真心爱好这门艺术,能沉下心去研究它。

  齐鲁晚报:有人说你有“学院派”作风,你是否定同?

  姜伟:这种说法都是媒体自己说的,其实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学院派和从其他行业转行做导演的都差不多,没有什么不一样。

  齐鲁晚报:你不算是一个高产导演,但是拿出的作品德量都比较高。

  姜伟:其实我的产量也不少,我爱好自己写自己拍,爱好导自己的戏。我拍一部戏须要用两部戏的时间去写剧本,所以进度会比别人慢。

  姜伟,山东济南人。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其作品往往是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因执导谍战剧而名声大噪。

  代表作有电视剧《让爱做主》(编剧、导演)《不要和生疏人说话》(编剧、导演)《绝对掌握》(导演)《浮华背后》(编剧)《靠近你,温暖我》(导演)《迷雾》(编剧、导演)《埋伏》(编剧、导演)《借枪》(编剧、导演)等。

  商业化造成年青导演难出头

  齐鲁晚报:你认为这10年中国有没有涌现过大导演?

  姜伟:近10年有相对大的吧。比如陆川、宁浩,是这10年出来的。但是在中国,除了那3个大的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属于10年前出来的,还有谁?所以他们算大的了。

  齐鲁晚报: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姜伟: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商业化造成的。因为投资人想的是愿望尽快回笼资金,找最信赖的、有影响力的导演合作,而且第五代导演经验上也比年青导演多一些。你想谁会把一部大制作交给没有多少拍摄经验的新手去做呢?这样确定会冒很大的风险。

  齐鲁晚报:你是不是也认为导演青黄不接呢?

  姜伟:跟这个是没有关系的。现在确切出来的年青导演比较少,但毕竟出了一些。而且目前在全国每个行业都是这样,单位的高层、领导基本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并不只是影视界。能不能出来,最主要还是新人的素质。

  齐鲁晚报:对演员演而优则导的现象怎么看?

  姜伟:因人而异吧。姜文就是从演员转行当导演的,但导得很好,所以症结还要看是否酷爱这个行业。

  齐鲁晚报:现在有很多香港导演“北上”,你怎么看?对内地的影视剧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姜伟: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就是这么一个现状。一大量香港导演北上,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确定会推进内地影视圈的繁华。不过,也会给内地中青年导演带来冲击,但也能促使他们提高,竞争会激发一批高水平的作品出来。当然也有一些不良习惯带进来。

  齐鲁晚报:能具体说一下吗?

  姜伟:你去研究一下香港电影的没落就知道这些不良习惯是什么了,这不是我要总结的东西。你想为什么美国导演不来呢?

  将来想尝试电影和话剧

  齐鲁晚报:下一部戏有什么盘算呢?

  姜伟:我现在就想休息,下一部戏可能跟谍战有关系,这次不是自己写剧本,目前还没有成稿。

  齐鲁晚报:有进军电影圈的筹备吗?

  姜伟:有可能吧,不仅是电影,话剧等各方面我都想尝试,但是目前情形都不成熟。

  齐鲁晚报:作为山东走出来的导演,有没有想过以山东为背景写一部或者导一部戏?

  姜伟:我当然对山东有很深的情感,但艺术应当是开放性的,局限于某一个地域不是积极的态度。能够拍出好作品就是对故乡观众的最好报答与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