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历史国情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中国慈善古已有之 春秋战国时已有“裸捐”--中国国情
2011-03-28

如今,“慈善[CiShan]”、“裸捐”已成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热门词语与话题。有人以为,此风来自国外。其实并非如此。有专家[ZhuanJia]研究指出,虽然“慈善[CiShan]”之词是新的,“但扶贫济弱之事,在中国[ZhongGuo]古已有[YiYou]之”。西方的慈善[CiShan]思想与事业[ShiYe]主要[ZhuYao]来自基督教,那也是公元后的事,特别是在近代工业革命掀起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的事;至于“裸捐”,那是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死后留下巨额财富是可耻的”名言问世之后的事,至今只不过百年。

所谓“裸捐”,是指慈善[CiShan]家把自己[ZiJi]已有[YiYou]的主要[ZhuYao]财富都捐给慈善[CiShan]事业[ShiYe],并非自己[ZiJi]家中连一分钱也不留成为穷光蛋。按此理解,那么中国[ZhongGuo]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YiYou]类似“裸捐”。据《史记》记载,越国大功臣范蠡功成名就后积极引退,弃政从商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就是把钱财都分给穷朋友和困难兄弟。

又据史料,东汉光武帝时的名臣宣秉,一生节俭,把薪俸大部分赠予贫苦亲族和孤寡之家,以致他谢世时,“自无担石之储”;南北朝时北魏“良吏”阎庆胤任东泰州敷城太守时,正遇荒年,他把自家千余石粟米“裸捐”出,“赈恤贫穷”,帮助许多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史籍中类似上述记载不胜枚举。

中国[ZhongGuo]古代的扶贫济弱善事多由寺院和官府成立的专门机构[JiGou]来做。到明清时期,民间慈善[CiShan]事业[ShiYe]才逐渐兴起。据专家[ZhuanJia]考证,中国[ZhongGuo]最早的民间慈善[CiShan]组织是同善会。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年),河南虞城县乡绅杨东明组织创立了第一个同善会。随后,同善会便在江南地区流行起来。同善会一般都由地方乡绅举办,经费主要[ZhuYao]依赖有钱人(会员)捐献。许多同善会还置有土地,以地租收入来维持运营。同善会的救济对象首先是生活无着的孝子、节妇,其次是未被养济院(官办的慈善[CiShan]机构[JiGou])收容而不愿以乞讨为生的贫老病弱者。

(摘自大公报 作者:余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