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张承惠: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会
2010-04-10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业界和理论界谈论较多,例如,大家普遍看到了危机对中国资产市场的冲击,以及外需下降导致的出口企业停产半停产、就业需求下降等,但对危机蕴含的机遇,谈得还不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承惠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以下机会。
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了
首先是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了。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而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稳定金融局势、推动刺激经济计划实施、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西方国家都希望中国参与。美国和欧洲竭力要求我国发挥作用,对于我国来说,这是一次提高对国际金融规则的知情权、参与权与话语权,营造有利于金融稳步开放外部环境的良好机遇,也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时机。
除了增加话语权,危机还为中国提供了获取国家利益的机会。通过金融危机开展的国际经济再平衡,实际上是对国际利益格局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由于中国相对处于有利地位,我们的财政、金融体系稳健,有巨额外汇储备,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正在继续,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次调整争取尽可能大的利益。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走低的机会,建立资源能源战略储备,扩大对海外资源的利用;还可以利用世界范围的就业不景气,加快建立人才、技术的战略储备;还有大家议论很多的一点,利用境外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机会开展海外并购等。
危机往往是企业重组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我国经济的一个严重问题——产能过剩。金融危机事实上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强迫全球对失衡的增长模式做出调整,这必然会大大削弱美国等国家以负债支撑的购买力,这将在中长期给中国带来比预期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和通缩压力。美国实际消费在经历了14年的年均近4%增长后,未来几十年可能降至1%—2%,这个缺口任何经济体都无法弥补。中国自1998年开始的大规模投资活动,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短期内很难被内需消化。
但我们也要看到,危机引起外需突减,逼着我们改变严重依赖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积极发展国内消费市场,培育国内市场;逼着我们改变过去低成本竞争的模式,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危机有利于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危机时刻,往往是市场发挥优胜劣汰作用的时机,因为在繁荣时期,弱质企业也有生存空间,而在严酷的形势下,弱者将被淘汰,强者将生存下来并更加强大。危机往往是企业重组的机遇,日本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进行金融业的大规模兼并重组。现在我们一些企业也提出,危机时刻要“抱团取暖”,在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了并购迹象。
- 上一篇:夏斌:这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逻辑 【加入收藏】
- 下一篇:易纲:危机下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
相关链接
- 今年保障房投资1.3万亿 供应数量或首超商品房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年内出台
- 成品油批零倒挂再现 业界预测油价下周末或上调
- 粗钢日产量创新高 钢材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 IMF:新兴经济体现过热苗头
- 成品油零售优惠取消 部分地炼厂停工检修
- 部分稀土价创历史新高 成本倒逼下游洗牌
- 豆油厂扎堆转产大豆蛋白 行业已现恶性价格战
- 孙振宇委员: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符合世贸原则
- 国际焦煤价格飞涨 中国钢铁业担心重蹈铁矿石困局
- 2011-2015年中国磷酸盐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
- 广东油价不到两年完成三级跳 从6元跃入8元时代
- 原油价格创两年新高 中东北非局势接力推高油价
- 伦敦布伦特原油迈过100美元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