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青海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组图)--中国国情
2011-04-20

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组图)--中国国情
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一隅。该镇部分重建项目已开工建设。

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组图)--中国国情
4月11日,玉树班的几名孩子在校园里玩游戏。

  高天厚土,沃野朔风。漆黑的笑容,不倒的玉树。距离那场惨烈地震,即将一年了。

  这一年,玉树人始终昂扬头颅、挺直脊梁前行。在祖国坚实有力的怀抱中,玉树人渡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即将迎来冰雪消融、格桑花开的春天;

  这一年,玉树人迸发了倔强的性命力。虽然痛失亲人、家园破碎,但他们没有失去尊严与坚强;

  这一年,玉树人团结和气、守望相助。在这场人类历史罕见的高寒高原地带震后救济与重建行动中,玉树各族人民以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的骨肉情感,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提高的赞歌;

  这一年,玉树人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在进行精力与心灵的重建。他们感受了自然的力气,更感受到了国家的力气。他们正在走出苦楚、悲怆、失望与迷惘,正在找回信念、梦想、快活与愿望……

  红旗作证: 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党和国家,始终与玉树人在一起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红旗小学临时教学点,长风浩荡,国旗飘扬。六年级学生卓尕永吉说:“我们每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向五星红旗致敬,表达我们对祖国的酷爱。”

  玉树,遍地红旗。在缺少彩色的季节里,在缄默的群山之间,在废墟、板房与帐篷上,一面又一面国旗、党旗,在高原的风中猎猎飘扬。这些红旗,在去年大地震后的漫天烟尘中昂然卓立,一直飘扬至今。

  一年来,红旗凝集了玉树人真诚的情绪——党和国家,离我们这么近……“地震后,孩子们对国旗的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懂得。”玉树县第三完整小学校长尼玛江才说。

  党员多杰扎西把党旗和国旗绑在身上,冒险攀上十几米高的广告牌挂好。朔风鼓荡,红旗哗哗飘开。他说:“这件事,值得用命去做。”

  加吉娘村支部书记土丁朋措顾不上遇难和重伤的亲人,立即组织挽救被埋群众。就在废墟上,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亲手将一面党旗交给土丁朋措,他把党旗插在了废墟对面的土丘上。这面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地震当天,玉树就树立了25个帐篷党支部。到去年底,共成立了39个社区党支部、126个党小组。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正是因为他们舍生忘死、忘我奉献,玉树这一年,虽然走得很艰苦,但每一个脚印,都在雪域高原留下传奇。

  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3.58万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24万多受灾人口、生态环境软弱、年平均施工期5个月……玉树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难度,可想而知。“同人民在一起!”玉树地震发生后,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心系地震灾区,情牵群众安危,纷纭于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或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或以各种情势发动各方面力气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军队冲锋在前,全国紧迫驰援,虽偏处一隅,小小玉树,却牵动13亿国民的心。这就是“国家”!

  玉树机场修建时曾遭到不少老年群众反对。州档案局副局长扎西措毛是土生土长的玉树人,她说,震后,原来“那些一百个不愿意建机场的人”,都对这座机场感谢涕零。

  玉树距离西宁800公里,高原缺氧,山高路远。震后,飞机担起运送伤员与救济人员重担。震后56小时内,转移了重伤员1881人,实行的1284例手术中,截肢的仅19人,发明了世界抗震救灾史上一大奇迹。“地震给玉树人的一大转变,就是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和国家的壮大,给群众带来了切身利益,带来了尊严与安全。”扎西措毛感叹万千。

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组图)--中国国情
  玉树班的几名孩子与老师在户外春游合影。

  性命作证: 这片厚重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玉树人,倔强的性命生生不息,灾害岂能击倒

  江洋,一个脸庞黑红、笑颜羞涩的藏族女子。地震夺走了丈夫与刚满一岁的儿子,留下11岁的女儿,公公婆婆,还有怀孕才3个月的胎儿。2010年10月20日,她在帐篷里分娩,是个女孩。她给女儿取名“才仁巴毛”。在藏语中,“才仁”是“长寿”的意思,“巴毛”意为“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人”。

  39岁的诺珍,是个身材高挑的藏族女子,丈夫死于地震,她也被砸成了重伤,身上只剩下一根完全的肋骨。所幸两个儿子安然无恙。政府要把诺珍送到外地医治,但她不肯分开玉树,“丈夫死了,我再走了,两个孩子谁来照料?”

  她取了药,躺在自家帐篷里,一躺,就是4个月。激烈疼痛让她冷汗淋漓,她拼命想一件事来转移注意力,怎么把这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去年8月的一天,诺珍忍疼下了床,把满是尘土的帐篷扫除得干清洁净,挣扎着给孩子做饭。夕阳下,放学回家的两个孩子远远看见自家帐篷冒出炊烟,飞驰回来,在妈妈面前愉快地蹦着,哭着喊:“阿妈,你终于好了!”

  才哇是个远近驰名的强人,把牧场等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每年能给每个村民发500多斤粮食。震后,牧场20多头奶牛被砸死了,他带人把活下来的奶牛拢在一块。后来,三社的牦牛酸奶又上市了,村民们递给才哇一碗,他慢慢地咂,热泪坠下。

  2010年,牧场靠卖牛奶和酸奶赚了6万多元,加上其他收入,每个村民照样发了500斤粮食。

  在玉树这块土地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00多座,面对宏伟的大山、广阔的高原,人是如此微小,却又如此高大!

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组图)--中国国情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禅古新村一角。

  家园作证: 这是各民族共同生活、血肉相连的玉树,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成功,是民族大团结的成功

  大地震后,玉树人在雪域高原铭记下了民族大团结的辉煌篇章。

  杨大鹏,山西运城人,毕业后来到玉树第二民族中学教历史。地震中,他被一堵砖墙压埋。藏族老师旦增求培带着一群藏族学生敏捷跑过来挖。余震不断,旁边一栋房子摇摇欲坠,但谁都没停下来。学生们双手鲜血淋漓,挖出他来。不久前,一瘸一拐的杨大鹏涌现在黄南州的教室里,看着那些救过他生命的藏族学生和老师,一时哽咽无语。

  杨大鹏心想,总有一天,这些藏族学生会像玉树的雄鹰一样远走高飞,而他永远都会记得他们。

  这样的故事,在玉树能听到很多很多,在全国也能听到很多很多。

  去年7月,四川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迎来了1000多名以藏族为主的玉树学生。这里曾是汶川地震伤心之地,当地学生仅在新校舍待了一个学年,为安顿玉树学生搬走了。藏族学生在崭新的教室坐下时,发现每个抽屉里,都有一封信。

  那一刻,教室里只有翻看信件的声音,突然,孩子们都哭出声来。

  藏族女孩彭毛央宗记得,信是这样开头的:“两年前,我们备受关爱,今天,你们也将受到来自全国人民的关爱,也会受到我们的关爱……”

  四川全省抽调31名骨干教师,两天之内赶来增援。学校还设了心理咨询室,抚平藏族孩子的伤痛。“其实,他们也是灾区啊……”玉树州教育局教育科长尖措扎西言及此事,七尺汉子,仍激动得说不出话。

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组图)--中国国情
济南军区野战方舱医院医疗分队赴玉树回访。

  春天作证: 愿望不灭,梦想重生,在祖国的怀抱中,玉树人迎来属于他们的新春天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玉树大地震后第三天,州孤儿学校率先复课,第一堂课,老师率领学生朗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4月18日,就是在这里,胡锦涛总书记亲手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翌日,玉树所有学校,都用汉藏两种语言,张贴出这12个大字。

  为了一个新玉树,多少热血涌动,多少情感谢荡,多少就义壮烈……

  玉树人将铭刻:

  黄福荣,46岁;杜金玉,42岁;李德业,57岁;杨勇,46岁;张亚莉,45岁;曾敏杰,35岁……他们,都在抗震救灾或灾后重建中,把性命献给了玉树。他们的英灵,将长留雪域高原,守望一个新玉树的出生!他们的英名,将铭记在玉树人心中,勉励他们顽强、自负,走向未来!

  身受重伤后又倔强站起来的藏族女子诺珍,在帐篷里开了一家小卖部,两个简陋的小货架上摆着果汁、泡泡糖等小食品。“总投资”1040元,是诺珍一家三口节俭抗震生活补助积攒来的。

  在黄南州同仁县麻巴教学点,玉树地震孤儿、初三学生尕吉巴藏,写了藏语作文《思念父母》,州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多杰卓玛替我们翻译:“我亲爱的父母,我现在在学校,有慈善的老师,有团结友好的同学,有像家一样的生活,所以你们不用担忧我们。你们安眠吧,我会战胜懒散和贪玩,我会与勤恳做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祖国为故乡为人民作贡献……”

  在距离玉树千里之外的同仁,春光亮媚。多杰卓玛念着念着,有了哭腔。围坐一旁的教师们凝神倾听,热泪盈眶,他们,都来自玉树。

  梦想,越走越近了。玉树的重建,正在全国人民顽强有力的支撑下,加速前行。

  “我们要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我们要‘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早日让一个更加俏丽、更加富裕、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伫立在宏伟广阔的青藏高原!”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

  玉树的冬天还未穷尽,但谁会疑惑——扎曲河的河水会丰腴起来,花儿会盛开草坂,满山飞鸟,牛羊遍地……

  玉树人,正迎接属于他们的春天。 

  作者: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马勇 秦交锋 何伟

  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编辑:SN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