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反对假新闻要标本兼治三管齐下
2011-02-08
中央相干 主管部门共同采纳举动 ,当前正在全国消息 单位开展“杜绝虚伪 报道加强 社会责任 加强 消息 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导 运动 。治理假消息 ,摆上消息 界的首要 议事日程。
作为在全国最早以评选“年度十大假消息 ”的情势 ,长期、系统 地对假消息 予以揭发 抨击 的《消息 记者》杂志,已经继续十年刊发专稿,对杜绝虚伪 报道、反对制作 假消息 ,可谓荜路蓝缕,有创始 之功,尽管刊物也曾因此而付出了陷于法律纠纷等代价,但是,成绩 与贡献有目睹共睹。
反对假消息 也是我们这个专栏的老话题。不过,对于面向消息 工作者的专业刊物的一个专栏,不可能也不必要每期每篇都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更首要 的是创造、提出、思考、探讨中国消息 业的实际问题,增进 消息 工作的进步 与发展。只要能起到对同行有所提示 、有所启迪 、有所赞助 的作用,就足够了。有些话题我之所以一再重复 ,不是不自觉地老调重弹,而是实在感觉 这些问题太首要 ,只要现实状态 没有改良 甚至反而不断恶化,那么就有责任 不厌其烦地提请业内人士关注器重 。
正是这种重复 强调,使得一些问题得到了业内器重 ,如“有偿不闻”,本专栏很早以前就率先应用 了这一说法,并且在2008年结集出版的《把脉中国传媒》一书中不止一次论述 其迫害 ,现在终于在官方正式文件与指示 讲话中起头作为一个新概念、新说法出现,可见当初一而再、再而三地分析 “有偿不闻”问题,还是产生 了必然影响的。认识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关于假消息 ,我觉得 很有必要再予分析 针砭。
诚信危机扩散到消息 业
官方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对消息 传播业进行假消息 的专项治理,这种政府行径在世界消息 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见假消息 之泛滥疯狂。
杜绝假消息 泛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深入 透视其病灶成因。假消息 泛滥,不是简略 的消息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问题,而是诚信危机在消息 传播领域 的表现 ,事出有因,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认识明确这一点,才谈得到如何杜绝、如何治理。
在现今社会,假冒伪劣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境地 。从企业、市场到官场,从三鹿奶粉、蒙牛制作 商业假话 到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假官案,弄虚作假几乎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质量万里行”起头打假,再到王海商场打假以及方舟子学术打假,都是假冒伪劣成灾的范例反响。
这种大环境下,消息 业出现假消息 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消息 传播工作以真实为消息 的生命 线,所以,最不能容忍虚伪 失实,或者说虚伪 失实对消息 工作的迫害 最致命。
实事求是地看,要想真正做到根治假消息 ,必须 正本清源,解决全社会的诚信危机,否则就很难达到 消息 业“独善其身”“举世皆假我独真”的目标 。
失实与制假有本色 差别
假消息 的成因,既有主观上的故意行径,也就是造假;也有客观上的无意行径,也就是失实。无意地报道了不实消息 ,与别有存心的、空穴来风的造谣贩假,有本色 上的差别 。但二者的共同表现 都是“虚伪 ”。
言多必失。当前,消息 滥觞更多元化、更繁杂 ,更无序,把持 把关难度加大,互联网与移动通信 等媒体的多种情势 传播,在消息 信息量增加后,各种传媒每天都在传播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难免就会出现虚伪 或者失实的消息 。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虚伪 消息 与消息 失实不能简略 地划等号,作假与失实有主观与客观上的本色 不同。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报道的消息 永远、绝对百分之百正确 正确 ,但该当做到保证绝对不作假、不造谣。
- 上一篇:水业市场谁与争锋?2010评选结果出炉 【加入收藏】
- 下一篇:2010年河南移动信息化十大新闻评选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