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专家视点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三个农民工的社保期待:伤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2011-02-08

  张建国、赵青云和兴奋 是三位来自不同地区 的农民工,多年的工作和奔走 ,让他们对上海充溢 了感谢 。不过,在工作和生活 中的蒙受 ,特别 是在社会保障上遇到的艰苦 ,让他们对农民工目前在沪享受的综合保险有了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当身边的风景 日新月异之时,农民工们也渴望 在辛苦 工作的同时,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效果,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

  ■装饰 小老板张建国:

  期盼综保与社保直接接轨

  1989年,张建国拖着两只蛇皮袋,告别了妻儿,从江苏高邮乘着长途车来到上海。临别之际,老婆对他说,受到委屈,就回老家。老张却说,我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来。夜色朦胧中,车至上海。下车后,人流四散,拖着蛇皮袋的老张茫然四顾,却不知该去哪。

  曾经特别 爱慕 本地职工

  和绝大多数的老农民工一样,张建国职业生活 的第一站,也是从火车站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起头的。老张回顾说,那时,农民工到上海打工,当地要开证明,否则,就是黑工,像他这样毫无筹办就跑出来的,哪里找得到正规的工作。所以,一看到电线杆上的“工地招工”小广告,就跑去应聘了。

  说是应聘,其实就是拜望 包工头。那时找工作难,包工头叨着半截纸烟,斜着眼,打量 着前来应聘的农民工。脑子 机动 的张建国赶紧买了两瓶“洋河大曲”送上,总算有了第一份工作———砖头搬运工。

  老张说,那时的工地上还有不少上海本地职工,拿的是月薪,还有奖金,下班光阴 一到,人就全不见了踪影 。而他拿的是工分,记账,要到年底或工程收场 才发钱。平时,就给点生活 费。至于工作,包工头要他干多久,就得干多久,也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至于加班费,就更别想了。

  搬砖头这类的重活,很容易伤到手指。没想到,包工头却有言在先:谁伤了谁滚蛋,谁叫你干活不警惕 。张建国说,那时,只有下雨天才休息。每当雨天躺在工棚床上,他就特别 爱慕 那些本地职工。“上海人受伤了,不仅可以休息,还有工资拿。特别 是伤得重的人,还可以申报工伤,我们就没有这个待遇。”

  一张综保卡让我们有了保障

  几年后,老张变成了“老上海”,用他的话说,就是带出了一大宗 老乡在上海闯荡。

  他的工作,也频频变换,但都与市政建设或装饰 有关。2004年,张建国经朋友介绍,进入一家管道公司,当了一名排管工。他说,进单位的第一个月,工程队的老板就与他签订 潦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