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三国交界边境县普兰变了样--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10

    新华社[XinHuaShe]拉萨5月9日电(记者[JiZhe] 毛咏 白志强)追寻着当年和平进军西藏的独立骑兵师英雄先遣连的脚步,新华社[XinHuaShe]“进藏路上”新藏线采访小分队进入藏北高原[GaoYuan]后,过日土、穿狮泉河,于7日到达先遣连曾于1951年6月抵达的中印尼三国交界的边境县——普兰[PuLan]。

    普兰[PuLan]县城[XianCheng]位于纳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来自孟加拉的湿润空气在这里形成宜人的高原[GaoYuan]小气候,孕育了这里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距县城[XianCheng]十多公里的赤德村,北邻滔滔孔雀河,西南两面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向西的山口一直通向印度,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正南面的雪峰背后则是尼泊尔。

    从当年先遣连解放[JieFang]普兰[PuLan],到60年后新华社[XinHuaShe]记者[JiZhe]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这里早已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一个新型的、发展中的边境县城[XianCheng]让你由衷地惊喜!这个曾经偏远闭塞的边境小城,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变化着。

    翻天覆地的变化始自195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JieFang]军和平解放[JieFang]西藏。从此,普兰[PuLan]同西藏其他地方一样,经历了百万农奴解放[JieFang]、平定叛乱、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根据普兰[PuLan]县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普兰[PuLan]县人口9058人,生产总值超过1.4亿元,财政收入427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2697万元--各项指标都比改革开放前大幅度提高。

    格桑一家人在地里忙着,用耙子将大块的土块捣碎。拖拉机翻过的土地释放着泥土醉人的芬芳。不时会有人拉开嗓子唱一段,在田里耕作的其他人会立刻附和,回荡在山谷中的歌声显得格外悠长。

    雪峰环绕的山谷一定记得这样的歌声已经[YiJing]传唱了世世代代。不同的是,机械化耕作已经[YiJing]取代了原始的牛趟马拉耕作方式。

    格桑告诉记者[JiZhe],他的哥哥就是拖拉机手,这会儿已经[YiJing]赶往另一个村子去耕地了。“过去我们是用牦牛犁地,现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家都有拖拉机、摩托车,牦牛和马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养的人也少多了。”

    孔雀河的滩地上,一座座温室大棚已经[YiJing]成为当地蔬菜供应的重要补给基地。普兰[PuLan]县委宣传部长冉红梅告诉记者[JiZhe],持续加大的农业投入,使农业成为这个高寒高海拔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县城[XianCheng]的变化更加明显。县委书记、援藏干部黑树林介绍说,和平解放[JieFang]时,普兰[PuLan]城区不足0.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0多人,更谈不上工业、交通、医院、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家援藏等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一个崭新的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县城[XianCheng]已经[YiJing]耸立在中印尼三国交界的边境线上。

    今天,普兰[PuLan]县的变化足以告慰当年为和平解放[JieFang]西藏而光荣牺牲在这片高原[GaoYuan]上的战士们。当年他们艰难翻越的海拔6638米的高山冈仁波齐,已经[YiJing]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要迎接几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8日凌晨6时许,贴有“新华社[XinHuaShe]重走新藏线”标志的越野车驶入高原[GaoYuan]沉沉的夜色中。7日还阳光普照的高原[GaoYuan],此刻笼罩在漫天风雪中,片片雪花在车灯的光柱中翻飞飘舞。新藏线犹如一条长练铺陈在茫茫雪野里,牵引着采访小分队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