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贵州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贵阳高新区两大经济携手共建体制完成建构(图)--中国国情网
2011-04-20

  贵阳国家高新区北移麦架、沙文、扎佐一线,白云区、高新区两大经济主体携手共建,聚力发展,区域经济从产业互渗递变至产业互信,一套全新的工业园区建设体制完成建构—

  挈纲预读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自1992年批准后的16年间,高新区界址位于乌当区新添产业园和金阳新区高新产业园内。2008年,为适应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须要,加快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提出拓展贵阳国家高新区发展空间,规划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作为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聚集地,总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让本来游离于高新技术产业圈外的白云区一下子成为了核心肠域。为加快发展,一种名为“上合下分”的建设机制破土而来。

  依照“上合下分”原则,拥有同一个最高决策班底的白云区和高新区两大主体完成了无缝连接,而在分的解读上,白云区将主要精神放在了新区建设的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化解矛盾、维护稳固上,而高新区则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全力冲刺,形成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大构架下,“尖刀团”+“大后方”协力格局。

  作为机制长效运行的确保,《高新区白云区共同发展利益分配机制》被设计出来,对新区财政收入、土地收益进行了比例分割。

  这一省内目前唯一的体制优势形成的聚力、互渗和共赢效应,不仅在新区建设突进进程中展示活气,也让白云区其他自有园区建设搭上“高速路”。

  白云区和高新区联手尝试的“上合下分”体制,是否能在贵州省工业化过程中,被更多的工业园区建设者发明性借鉴和复制,值得论证和关注。

  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位规划图。

  依照设计,图标显示区域内将成为未来贵阳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型建材、动漫生产等高新产业的聚集地,几年后贵阳市50%以上的工业产值将有望由这里供给。

  聚力效应

  白云区将主要精神放在了新区建设的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化解矛盾、维护稳固上,而高新区则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全力冲刺,形成了“尖刀团”+“大后方”加快新区建设格局。

  4月6日,站在几个月前建成通车的金苏大道上,60米宽的高规格道路笔挺徜徉,将17平方公里的沙文生态产业园一剖为二。

  作为沙文园区一纵一横两大骨架,金阳至苏庄大道和正在建设的麦沙大道(麦架至沙文)构成一个宏大“十字架”,成为园区的钢铁脊梁。

  分离平行于两条大道的,是“三横三纵”的次干道建设工地。陪伴采访的白云区宣传部小罗说,全部路网将在明年早些时候全体建成。

  路网将园区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方格状空间,每一个空间里,将是一个一个的入驻企业的建设地。

  筑党发[2008]1号《决定》,将规划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以推动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并组建高新区工作委员会作为建设主体。

  高新区总用地规模92平方公里,其中沙文麦架产业区65平方公里,被列为高新产业中远期发展用地,更临近贵阳主城区的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划定17平方公里产业区范围,则被肯定为贵阳高新产业近期建设目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资料、环保节能工程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科技商务等产业。

  为了形成建设合力,高新区工委与建设用地所在地白云区采取“上合下分”方法行政,白云区区委书记兰义彤兼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简言之,就是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一个领导班底。”兰书记说。

  尝试并不顺利。仅一个实例就说明了这一点:金苏大道和麦沙大道2008年12月28日就做了开工启动仪式,但到了2009年2月,连一些标段用地审批资料都还未上报。

  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行政主体,白云区和高新区在征地拆迁、产业冲突、规划重叠等方面并未因为“上合下分”的行政体制纸面变更而敏捷磨合,同时,两套人马的工作诉求也未能立即整合到一个合力的方向上。

  滞后工期仅仅是这一深层原因的冰山一角。

  2009年2月12日,贵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云区委书记兰义彤带着班子前往金苏、麦沙大道项目现场实地踏勘,听取情形汇报。正是这一次调研,一个聚力方案最终出台。

  19日,贵阳高新区成立新区开发建设工作组和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调和、组织督察、开发建设、融资、征地、拆迁安顿、维稳7个小组,并明确专人、集中办公。

  在此构架下,白云区人马将主要精神放在了新区建设的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化解矛盾、维护稳固上,而高新区人马则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全力冲刺,同步推动。

  针对现场人员紧缺、相互之间配合不够等问题,白云区委自动考察选派了54名政治好、业务精的领导和干部充实到新区指挥部,任副指挥长、组长、副组长、工作人员。选派人员一律自备办公车辆。

  新区建设正是在这次调整后全面启动。

  “从那时候起,咱们就定下了规矩:上工序不能影响下工序。规划建设审批要保征地拆迁范围,征地拆迁工作要确保开工条件,开工项目要对应建设进度时间表。一切工作都采取倒逼机制,谁滞后谁负责。”沙文工业园杨主任说。

  机制理顺后的第6天后,25日,金苏大道上跨绕城环线左半幅跨线桥开端铺设。搁置多日的白沙大道环城高速公路跨线桥右半幅也开工建设。10月30日,金苏大道全线贯通。

  就如金苏大道的建设神速相似,园区内其他基建项目也在快速往前赶。沙文生态高新园区的“八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公路、铁路、通信、供气、雨污管网、场地平整)全面超过进度要求。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如果没有‘上合下分’体制带来的运行效力,这样的进度获取几乎是不可能的。”兰义彤书记说。

  “上合下分”体制不仅使双方在园区基建上配合默契,在招生引资、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思想认识上也逐步趋同。如两区能合并召开的各类会议,都采取了合并召开情势。

  【衍生视距】

  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强”字是个动词,而非形容词。在此进程中,工业园区建设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核心手腕。

  如何在园区建设中形成聚力态势,缩短建设过程,必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强省进程的长短。而事实证明,一个个性适应的体制机制,将是能否整合区域发展要素的症结。

  好的体制机制设计出来后,还有一个发明性实行的问题,不根据新问题新态势适时深化新体制的执行,再好的体制也将成为陈设。

  互渗效应

  由于在财政收入、土地收益方面采用高新区与白云区按比例分割,有效废除了区域壁垒,双方招商引资来的产业项目,不再以行政区划部署,而是按产业类型来进行合理投放。

  “上合下分”体制不仅仅在加快新区建设进度上凸显效力,由于体制内生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力发展”的格局,使白云区和高新区的产业互渗进入加速期。

  在整合发展的大框架下,白云区与高新区提出“4共理念”:成果共享、资源共用、规划共通、环境共创。

  “我们先后在珠三角、长三角设立了高新区招商处,将招商触角前移。但是我们招来的项目,并不全体投放到高新区范围,而是依照白云、高新两区的产业特点进行投放。一样的道理,白云区他们招来的项目,也遵守这个原则。”高新区招商局干部说。

  白云区在全力支撑高新区建设外,自己也在根据自身定位,构建以

  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产业园区,白云将其形象的称为“一区五园”。

  所以,双方通过自身招商触角引进的项目,只要是符合高新区产业特点的,就投放的高新区,符合白云区产业特点的,就投放在白云区。

  2010年12月31日,白云区和高新区协同举办大项目开工仪式,两个区整合出19个项目同时开工。其中高新区沙文生态工业园项目13个,白云区6个,涉及投资数十亿元。

  此次开工的项目中,有多个建在白云区的铝及铝加工和装备制造业项目,多为高新区招来的,而建在高新区的一些电子产业和软件外包企业,则是白云区的招商战利品。

  这些动辄投资上亿元的优质项目,抬手就送给对方,正是两区在“上合下分”构架下产业互渗的衍生物。而其长效确保机制,则是双方约定的利益分割计划。

  在贵阳市统一构架下,两区通过评估与协商,出台了《高新区白云区共同发展利益分配机制》,依照白云区和高新区在新区建设中责、权、利大小,设定了新区效益的分配比例:沙文园区17平方公里核心区以内,原有企业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属白云区,以外新增企业则按5:5分割;的比例进行分割。在土地出让净收益以外,17平方公里核心区以内,高新区每年补偿相干乡镇200万元,以外高新区新建项目标土地出让净收益按5:5分割。

  作为此项机制的延长,此后白云区和高新区招商引资来的项目,将打破行政区划,依照各自产业特点来进行项目投放。

  这一机制的出台,实际上已经将两区结成了利益连体,一荣俱荣。

  “高新区在白云区人的眼里,也是白云区的高新区,我们为它的发展不遗余力,就跟我们建设自己的园区不遗余力一样。”白云区发改委一位干部说。

  正是这样的利益连体,两区产业互渗加速,而产业互渗的未来,则是两区间的产业互信和协同发展。

  去年,高新区招商局共洽谈项目120余个,到位资金近13亿元,其中有不少项目投放在了白云区的“一区五园”中。

  与此对应,去年白云区引进项目318个,到位资金62亿元,其中有不少项目计划投放在高新区。

  【衍生视距】

  目前,全部贵州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园区项目。但是采访中不时遇到一些园区建设路径的异化行为。

  一些园区建设之初,就并未将眼光锁定外省或国外,而是舍远趋近,通过新建园区在地价、信贷、税收方面的更优惠,去挖邻县园区的墙角。

  这样的恶性拆台,往往建起一处就搞衰另一处。伤害的是全省的利益。

  如何在产业互补的框架下,形成利益共享机制,进而实现区域产业互信,对于避免园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反复建设至关重要。

  共赢效应

  灵巧高效的新体制不仅使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也使白云区在自身各大产业园区建设上搭上高速路,形成坚实的共生共赢体。

  截至3月底,高新区已完成财政总收入1.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74%,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6.57%,实现首季开门红。也是高新区历史最好水平。

  强劲增幅除了原有金阳高新产业园的增势外,沙文生态园区的新产能建设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园区以基建项目推动为核心任务的初建时代,高新区还能腾出手来

  进行大规模的产能建设,这在以往工业园区的建设进程中并不多见。

  而正是“上合下分”体制,让无数本该由高新区去主抓的征地、补偿、安顿等工作分别了出来,才让高新区的手灵动了许多。

  截至去年底,高新区的沙文生态高新产业园就已经聚集起了13家企业,全体为规模以上企业,建成后年总产值预计将达近百亿元。去年,贵阳国家高新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00亿元,约占贵阳市工业总产值的1/3。

  与此相对应,白云区的自身发展也开端搭上快车道。仅仅一个数据就说明了问题:2008年以前,白云区每年平均财政收入的65%来自于贵州铝厂单元的贡献,而2010年,这个贡献率数据已经锐减到了25%左右。

  财政数据最为直观的体现了近两年来白云区调整产业构造的较高造诣,而这两年正好是白云区高新区携手发展的两年。

  “虽然不能将全部白云区的突进算在高新区进入的功绩簿上,但是不可否定,‘上合下分’带来的产业理念、建设路径和干部间的思想共进,对白云区发展的促变意义。”白云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谌洪波说。

  近两年来,白云区引进各类投资项目700余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就超过了50个。今飞轮毂、永青仪电、无极天工、华恒机械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企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驻白云,而铝及铝加工、新资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四大产业也快速强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达94家,资产总额达199.1亿元。

  相对于产业硬件的突进,由于双方均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并在工作中共同加以维护,白云区已连年获得软环境建设全省前列佳绩。而这一金字招牌,也成为高新区最亮的招商名片。

  【衍生视距】

  经济园区除了可以实现集约发展外,其内生的凝集力、向心力、驱动力和外展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对所在区域的经济质量晋升能量宏大。

  如何借力高品德园区,凸显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引,达到共赢效果,“白云高新经验”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欧阳海南

(编辑:SN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