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山东土蜂遭洋蜂围剿濒临灭绝 建议称设立保护区--中国国情网
2011-04-13

  在上世纪70年代后的三四十年中,山东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种群急剧衰亡,目前仅存2000群高低。本报记者在东营、滨州等地多方采访学者、专家以及养蜂人士,揭开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与外来蜂种意大利蜂(简称“意蜂”)之间鲜为人知的暗战,“人”的角色影响深入地渗透其中。

  它们的世界,是普通人难以窥伺的微观世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作诗描写,“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它们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的文明史,即使强悍恐龙灭绝时,它们都幸免于难。但如今,在经历了地球生物圈几经变迁后,须要把“濒危”加注为中华蜜蜂的前缀。

  文 记者 孙珂

  三十多年

  “中蜂”剧减已趋濒危

  地处暖温带季风尚候区的山东省蜜源资源丰富,是全国养蜂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

  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王桂芝做过蜜蜂课题研究,她告知记者,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亚种,为本地土生土长的蜜蜂。1896年后,意大利蜂等国外蜂种被引入我国敏捷推广,如今中华蜜蜂用“濒危”二字形容已毫不过火。

  阳信县劳店乡后周村的孙长德养“中蜂”已有39年,在其家中,记者见到了树洞式和活框式驯养的“中蜂”,时不时有携带花粉的“中蜂”进进出出,小精灵煞是可爱。“中蜂”较之于“意蜂”,体躯显著较小,另外显著体征是“嘴短”。

  孙长德1972年开端养“中蜂”,其时蜂群还较多,在其后几十年内,“中蜂”敏捷减少,在他周围已尽为“意蜂”天下。有很多人说养了“中蜂”,但实地视察发现却为“意蜂”,打着“中蜂”幌子卖蜜而已。

  潍坊青州市王坟镇被称为“养蜂之乡”,这里蜂群数量有9000余群,但均为“意蜂”。王坟镇养蜂协会会长兼合作社理事长尹居录说,“中蜂”群寥寥无几。

  记者采访获悉,对“中蜂”数量目前全省并无确实统计数据,但综合各地养蜂人士信息,多偏向于只有2000群左右。只占全省蜂群数量的1%。这一数字,暂时并不包含山区里难以确认的野生“中蜂”数量。

  在东营市养蜂研究所,蜂界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蜂业协会副理事长宋心仿对本报记者说,目前全国中华蜜蜂数量已较之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90%,山东更是减少了95%。

  蜂界战斗

  “土蜂”往往国破君亡

  土生土长的“中蜂”,历经生物圈几番进化,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在本土衰亡殆尽?

  王坟镇养蜂协会会长兼合作社理事长尹居录养蜂32年,去年春天以每群260元价格购置11群“中蜂”,现今只剩下2群“中蜂”。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在他所处的周围,有成百上千群“意蜂”。

  阳信的孙长德告知记者,与所有的种群一样,作为蜜蜂来说,盗蜜是蜂群之间的常见行为。“中蜂”盗蜜往往是在春季,利用气温低“意蜂”难以出巢之时,混入盗蜜。而“意蜂”的盗蜜往往是在秋季,它们一次盗蜜往往会随同一场蜂界大战置“中蜂”于死地。

  像宋心仿、王桂芝、尹居录等人士就多次看到蜂群之间的“世界大战”。

  漫天飞舞的成千上万只蜜蜂,就像“死士”一样,相互用针刺攻击、蜇杀,养蜂人用水喷都无济于事。但就像是实力不对等的国家之间发生战斗,“意蜂”凭借着四五万的大群和个体优势,很容易“歼灭”只有几千只蜜蜂的“中蜂”蜂群,并且往往会把蜂王杀死,这样其他工蜂等立刻散群。宋心仿曾笑言,像“中蜂”总是围不住大群,这是自古以来的特征,有点酷似中国人传统的“分家”。

  王桂芝教授还说到一个细节,每个蜂群都有工蜂在巢门守卫。“中蜂”个体较小,很容易被“意蜂”识破,盗蜜胜利率较低。但很多情形下,“意蜂”却能混进“中蜂”蜂巢盗蜜,至今仍为谜团。

  “有人说是意蜂工蜂的振翅频率酷似中蜂的雄蜂,这样得以潜进中蜂蜂巢。还有人的提法很有意思,说是意蜂向守门的中蜂行贿,也就是给蜜吃混进去。”王桂芝说。

  孙长德还提到“婚飞”一事,他曾做过5年的实验,发现“中蜂”蜂王在找雄蜂交尾时,“意蜂”雄蜂往往会捣乱婚飞,凭借自己的个体较大优势,与“中蜂”蜂王交尾,而这样产下是非受精卵,不能培养工蜂,由此也会造成“中蜂”群体的后继乏人。

  但对于意蜂捣乱“婚飞”一说,王桂芝教授以及青州的尹居录等人士持相反观点,以为可能性极小,“意蜂”不会对“中蜂”的婚飞产生影响。

  “意蜂”现实性地影响着“中蜂”的成长,位于泗水的山东鑫源牧业总经理郝源曾在自己的蜂场尝试养过“中蜂”,但蜂场内全是“意蜂”,“中蜂”的饲养很快就告失败,至今他只饲养“意蜂”。

  蜂群背后

  养蜂人的经济趋利性

  “中蜂”的衰亡与“意蜂”有着亲密、直接关系,而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人类的经济趋利性。

  山东宏大的“意蜂”蜂群和零碎的“中蜂”蜂群,实际上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意蜂”何以在几十年内挤垮“中蜂”王桂芝教授一言以蔽之,“就是收入”。

  “我国在引进意大利蜜蜂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端在养蜂人之间大规模推开。这主要是意蜂产蜜量高且性格温柔,蜂群能成大群。相较而言中蜂的产蜜量低很多,性格上容易分群跑掉。意蜂在进化进程中,可以产蜂胶,而中蜂则没有采集加工蜂胶的本事。”

  孙长德虽然自己养了40多群“中蜂”,但主要的经济收入还是1000多群“意蜂”。“意蜂比较爱好大蜜源,由于群内蜜蜂数量较多,在一个采蜜季节,一个意蜂蜂群采蜜量会超过一个中蜂蜂群的三四倍。”

  对于“中蜂”和“意蜂”,蜂农的经济收入由此会产生显著差距。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端,“意蜂”开端席卷全省,并通过自己的“战斗”绞杀了大批“中蜂”的生存空间。

  王桂芝教授告知记者,“中蜂”和“意蜂”在抗病方面有显著差别。“意蜂”容易得寄生虫蜂螨,而“中蜂”并不得蜂螨,但“中蜂”最怕一种囊状幼虫病。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病曾大规模爆发过,对“中蜂”产生了重大影响。孙长德以为,这种囊状幼虫病,就是被“意蜂”带来所致。

  “中蜂”未来

  若灭绝影响山区植被

  在王桂芝看来,任何细微的生物,在自然界的链条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它的缺失确定将对生态产生影响。对于“中蜂”来说,这样的影响会是迟缓而宏大的。

  从自然习惯上看,“意蜂”爱好的是陈规模的大蜜源,像山区里的灌木等零碎蜜源并不“感冒”,且须要在12摄氏度以上才可出巢。对于华北地区特殊是山东地区来说,像早春的很多植物,“意蜂”难以采集花粉。而“中蜂”并无此要求,只要气温达到6摄氏度以上就可出来采蜜。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蜂”,它匹配着我国奇特的植被体系,特殊有利于山区的植物繁衍生长。很多植物如果没有“中蜂”,授粉就难以进行,对植物的繁衍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灭绝,进而会影响生物链上的每个物种,最后达到金字塔的最顶端——人类。王桂芝说:“有位人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中蜂灭绝,泰山上的植被将减少三分之一。”

  为“抵御”周围的“意蜂”,孙长德等养蜂者,现在会对“中蜂”缩小巢门,这样只能让体型较大的“意蜂”进不去。然而,要想真正的抢救“中蜂”,宋心仿、王桂芝等人都偏向于划定保护区,只能养“中蜂”,对于经济收入受影响的蜂农给予补助,对此他们曾多方呼吁过,但山东省尚未走出这一步。

  王桂芝说,临沂某地有个蜂场,前年有100多群中蜂,但在周围意蜂的影响下,现在已减少到60多群。她去当地政府部门呼吁建一个保护区,但政府部门的态度显著不积极。

  目前的“中蜂”饲养,只是寄托在部分养蜂人朴实的情绪维系上。用宋心仿的话说:“这是一个心痛的话题。”

(编辑:SN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