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专家称异地高考难解决根本在于户籍制度--中国国情网
2012-05-19

  随着高考邻近,高考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日前,山东出台看法,决定从2014年起将许可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

  社会召唤多年的“异地高考”,将在山东成为现实。然而,“异地高考”如何实行和操作,有关细则如何制订和完美?山东的高考改革,是打破坚冰的勇敢尝试,还是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

  化解“一增一减”矛盾

  务工人员子女增长,本地生源降低

  今年,山东发布《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看法》,决定从2014年起稳步推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定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全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对山东撤消高考户籍限制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充足斟酌了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

  记者了解到,山东的实际状态,大体可概括为“一增一减”。“一增”,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长。据统计,2011年,山东省责任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74.51万人,比上年增长10万多人,其中包括大批外省来的务工人员子女,由此带来的“异地高考”的现实需求也更加急切。

  “一减”是近年来山东生源数量连续大幅度降低。近年来,山东省的生源数从2008年的78万人,降低到2011年的57万人,预计2014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将比2009年减少一半。山东的做法,或许能为高校带来必定数量的生源。

  设置必定门槛条件

  有高中段完全学习经历方可报名

  山东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不赞成用“异地高考”这个概念来描写山东的做法。他说,山东并不是无条件许可所有外省非山东户籍考生可以自由地到山东参加高考,而是规定了相应的前置条件,“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全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问题,多年来社会呼声较高。去年年初颁布的《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将研究制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收责任教育后参加当地升学考试方法,并写入山东省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冯永刚副教授以为,有了这项政策,山东的非户籍考生可以依据“方便性原则”和“门槛高低原则”来选择在山东还是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这是凸显教育公正,实现高考制度开放性和弹性的有益尝试。

  分数线远高其他省份

  对外省考生吸引力不大

  然而,斟酌到山东的实际情形,这项改革对外省考生的吸引力并不大。

  山东是人口大省,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居全国前列。山东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虽然比较多,但重点高校数量很少,这导致高考录取分数线远高于其他省份,重点本科录取率也大大低于北京、上海。

  “山东之所以敢于打破户籍限制,推行‘异地高考’改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东历年来高考门槛较高,竞争剧烈,对外省考生的吸引力不大,因而推行这项改革的压力不大。”冯永刚说。

  泰安市现代中学的苏宝军老师介绍,他们学校有一些外省籍的学生就读,但是这些学生一般都筹备以后回山东省参加高考。“山东高考竞争剧烈,尽管许可符合条件的外省学生参加高考,但对外省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

  有专家以为,具有山东特点的高考门槛,一方面成全了山东的“异地高考”改革,另一方面,也让这项改革的效果打了折扣。

  能否全国推广

  改革远景并不乐观

  受访的专家以为,在山东这样的分数“高地”推行这项改革,并不能有效拉动中国高考这块牢固的铁板。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招生按地域划分指标,不同省份之间高考录取率相差很大。在北京、上海,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的几率,比山东、河南等地高出很多。“改革的症结,不是山东这样的分数‘高地’的举措,而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分数‘洼地’的改革。”一位专家说。

  冯永刚说,山东打破高考户籍的做法能否在全国推广,远景不容乐观。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各省招生名额肯定、数量分配、录取比例的再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对于一些高考竞争不剧烈地区,容易引发“高考移民”现象的泛滥,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摸索高考与户籍脱钩的过程依然步履维艰。

  “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涉及地方政府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利益、高等学校利益、本地户籍人口利益和外来人口利益等诸多现实利益纠缠与博弈。”学者熊丙奇说。

  另一位专家以为,“异地高考”难以解决的根本还是在于户籍制度。“高考改革不是独立行军,教育的发展还要依靠资源投入、社会保障、监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 今日微博热门(编辑:SN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