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交通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四川交通灾后重建成就--中国国情手册
2011-05-12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专题节目中,详细报道了汶川历经三年重建形成的交通[JiaoTong]新格局,描绘了交通[JiaoTong]运输恢复重建并实现跨越发展,给汶川乃至四川[SiChuan]全省带来的可喜变化。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蜀道难”的四川[SiChuan]交通[JiaoTong]遭受前所未有的损毁。震后三年来,四川[SiChuan]把加快恢复灾区交通[JiaoTong]和打造西部综合交通[JiaoTong]枢纽相结合,实现了四川[SiChuan]交通[JiaoTong]史上投资增速最快、引资规模最大、开工项目最多的局面,一举形成四川[SiChuan]交通[JiaoTong]新格局。

  地震后一年就通车运行的都汶高速公路,和213国道成为通往汶川的两条主干道。重建后,这两条道路的抗灾能力和通行效率都得到50%以上提升。

  地震期间,震中汶川距成都仅116公里,但两地间仅有的一条通道213国道被毁后,救灾人员和物资只能从西线绕行马尔康700公里,并翻越三座大山后才能到达灾区。

  三年后的今天,不仅灾区每个县都拥有了至少两个方向进出的生命线公路,而且半数以上村庄首次修通了水泥路。

  汶川县黄家坪村的羌芽种植基地,眼下正值茶叶的采摘季节。这些茶园边的农村公路已修成5米宽的水泥路,不少茶农已经开始用汽车把一天采摘的新叶从高山上运到山下的加工基地。该村村民师公蓉说:“没通以前,都是用背子(篓)背的,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十多分钟就到了。”

  汶川县漩口镇、水磨镇和三江乡的22个村,地震前各村之间没有公路连接。重建中,“村村通”的水泥路和原有的漩三公路一起形成了21公里的环线公路网,将这22个村的蔬菜、花卉、养殖产业串联成了乡村“经济圈”。

  农村公路建设打通了四川[SiChuan]交通[JiaoTong]的毛细血管,而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等交通[JiaoTong]大动脉在灾后三年重建中,则实现了从东南向西北的整体推进。

  震前,四川[SiChuan]境内京昆线西北方向的高速公路几乎为零。目前,阿坝州的马尔康等西北区域已经规划新增四条出川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达1.2万公里,在建里程359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也从震前的全国第11位跃居第一。四川[SiChuan]公路总里程达26.6万公里,也位列全国之首。

  四川[SiChuan]省交通[JiaoTong]运输厅副厅长鲜雄说:“三年的灾后重建,给我的体会,我们全省的(公路)交通[JiaoTong],至少跨越了10年,而且在我们的极重灾区,特别是在阿坝州,跨越了20年。”

  三年重建中,铁路[TieLu]建设与公路建设比翼齐飞,共同构筑四川[SiChuan]作为西部交通[JiaoTong]枢纽的经纬轴线。

  从成都到都江堰的铁路[TieLu]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铁路[TieLu]重建的标志性工程,于去年5月12日正式开通运营,是中国第一条市域内的快速铁路[TieLu]。三年重建当中,包括这条铁路[TieLu]在内,四川[SiChuan]境内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TieLu],从无到有,总里程已经达到400公里,四川[SiChuan]铁路[TieLu]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高速时代。

  目前,成都至都江堰的快速列车全程用时仅30分钟,其终点已向西北延伸至著名旅游景区青城山,并正在向北部重镇彭州继续延伸,这大大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截至目前,四川[SiChuan]铁路[TieLu]累计完成建设投资604亿元,其中2009年和2010年两年投资,达到改革开放30年四川[SiChuan]铁路[TieLu]建设投资总和。

  公路、铁路[TieLu]的大手笔,把四川[SiChuan]从“西部终端”变成了“西部枢纽”。最近两年间,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落户四川[SiChuan],四川[SiChuan]拥有的国家A级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居西部第一。

  四川[SiChuan]省发改委副主任曲木史哈说:“将来四川[SiChuan]的交通[JiaoTong]格局就是以铁路[TieLu]、快速铁路[TieLu]、高速公路为骨架,以航空枢纽、支线机场为补充,以国省干线为连接的综合交通[JiaoTong]枢纽网络,全面推动四川[SiChuan]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