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新升本院校处境尴尬 人才培养才是唯一主线--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21

    >>>进入搜狐出国频道

    >>>去《搜狐出国》微博看看

  在升入本科序列欢呼雀跃之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面临目前类似的困局,用一句俗话说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这种新建本科教育很容易做成‘夹生饭’。 ”近日,全国部分新建理工类本科院校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举办,部分与会的新升本院校领导如此感叹。 (《光亮日报》4月13日)

  如果基于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线”的传统断定来剖析我国新升本科院校的办学,上述为难局势是“注定”的——这些学校面临严重的教学模式转型任务,再从事科研,并与重点院校竞争,自然“高不成、低不就”。然而,“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线”本就不成立,或者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

  其实,不仅对新升本院校来说这样的断定不成立,就是对于目前创立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这一说法也不成立。近年来,教育界广泛风行大学有人才造就、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核心功效的观念,但从大学的使命剖析,大学的核心任务应只有一个,即人才造就。其他的功效,诸如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基于人才造就的。分开了人才造就这一核心功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将失去生存的土壤。大学之所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社会服务,是为了造就一流的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只是大学进行人才造就的“副产品”。

  笔者近日因参加哈佛中国论坛,和很多中国留学生进行了深刻交谈。正在哈佛做交流生的北师大博士林伟告知我,他在哈佛的导师,迄今只出了一本书,发表了几篇论文。但这不妨害他做哈佛的教授,因为他的书和论文很有分量——这里只看质量不看数量。而与科研成果 “寥寥”对照,这位教授每个学期要上两三门课,可谓教学任务相当重,而且在哈佛,授课不能简略敷衍,必需十分认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浏览任务、组织讨论会。他说,在哈佛,再大牌的教授,都必需给本科生上课,否则,学校就不会聘任他。

  麻省理工学院的留学生刘欢告知我,他大二就参加学院教授的研究课题。当时,学院的两位大牌教授就经常花一个小时听他这个本科生对科研思路的意见,这使他受益匪浅。他所在的机器人研究所是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在他看来,造诣这一研究机构学术位置的,不是一味的研究,而是对年青学生的造就,由此形成一流人才造就、一流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反观国内,大学也开展研究,但人才造就和科研的关系是:导师把研究生、博士生作为“打工仔”,为自己“出成果”所用,只给学生下达研究任务,不和学生一起开展科研,学生在参与科研进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造就、进步。这使我国大学的科学研究高度泡沫化,人才造就则空心化。

  除了学校订大学核心任务的清楚认识之外,美国大学能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还得益于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不是依照一个尺度,而是有不同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只有本科教学的文理学院,照样能被社会评价为一流大学。去年8月,《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拔得头筹的学校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这所学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这在国内是不可想像的事。

  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照样可以造诣一流的本科大学。这样,大学就不会在教学和科研两条主线中迷失方向。当然,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必需调整全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尤其是行政部门对大学的评价,不能简略地以论文数、课题数、科研成果数来作为评价大学优劣的依据,须要形成针对学校办学特色与个性的社会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