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幼儿园起就交赞助费 老百姓为何不愿花钱--中国国情网
2011-05-06

  ●

  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乏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

  不花钱,就是不花“扩展消费”说了这么久,今年一季度的各项数据显示:多数老百姓还是不“配合”。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念指数在持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首次回升,但消费意愿仍处于较低历史水平。

  央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储户调查更不乐观,85.8%的城镇居民偏向于储蓄,包含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偏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十年来的最低值。

  越来越充裕为何越来越不敢花钱?越倡导消费怎么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天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偏向。

  花不花钱,先要看钱包做不做主。单看统计数据,过去几年,劳动者工资远比CPI“跑得快”,但细心剖析,多年来统计部门监测的主要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等。直到2010年,我国才首次发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状态,这部分劳动者平均工资2009年为18199元,一个月约为1500元,仅相当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的55.6%,相当于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9%。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有钱人也不少,一出手就是LV、拉菲。但总体上看,这毕竟是少数,真正的消费主力是大批中低收入者,而这部分人工资绝对水平还偏低,消费才能没有根天性晋升。月工资2000元左右,再怎么想扩展消费,又能有多大余地?就算今后快马加鞭,一年涨15%,也只多出300元,其消费状态又怎么会有大的转变?

  花不花钱,还要看老百姓未来的支出风险有多大。从幼儿园起就可能要交资助费、上指定的培训班,大学收费一年年看涨,有机构测算,目前我国中等城市居民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付出20万元的成本,谁家能不攒点钱?工作不好找、稳固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更难找,一想到孩子将来可能要无奈“啃老”,工薪阶层的父母,谁敢敞开来花钱?看病最让人畏惧,就算有医保,万一家里有人得了大病,还是吃不消。“人生莫受老来贫”,某经济学家“没有500万元存款无法养老”的尺度不敢奢望,但谁都愿望退休后生活质量不要有显著降低,较高的通胀预期和不够“给力”的保障水平,让普通人只能选择尽可能地多存钱。至于房子,虽然在统计上不列入消费领域,却实实在在地占去收入的一大块、挤压着消费……

  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GDP支出法测算,过去10多年我国居民消费增速并不低,始终保持在8%以上,与GDP增速大致相当。之所以消费对经济增加的贡献不显著,症结在于人们的消费过火集中于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硬性的、强迫性的方面,其他消费欲望被压制或者吞噬掉了。

  为何总是不花钱?有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的因素,但说到底还是老问题缺乏花钱的“底气”,没的花、不敢花。如果说,刺激消费是从老百姓那里“取”,那么解决这些制约消费的根天性问题就要“予”,实实在在地通过增长民生投入进步收入水平、化解后顾之忧。否则,只靠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刺激性政策,恐怕效果有限,消费也很难真正走出低谷。(记者白天亮)

  转自人民日报


  作者: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