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大学教学楼以地产商冠名引争议 商业味太浓--中国国情
2011-05-23

大学教学楼以地产商冠名引争议 商业味太浓--中国国情
暨南大学主教学楼用“富力”冠名。实习生罗知锋 记者 黄澄锋

  高校发展需自筹经费 捐赠教育最值得提倡

  观点对碰

  捐赠者冠名太商业化 没回报如何鼓励捐助

  从19日起,有暨南大学的学生发现,这座百年名校、华侨最高学府的标记性建筑之一 教学大楼冠上了著名地产商富力公司的名字,挂在楼前的“教学大楼”四个金色大字已改为“富力教学大楼”。多位学生质疑此举“商业气味太浓”。

  暨大校方昨日发表声明,称富力地产在百年校庆前捐资1400万元,主要用于修建教学大楼。

  学生和校方可谓都有自己的道理。如何在回报捐赠者的贡献和气意的同时,保持高校办学的独立性,并保护大学的声誉和名誉?这是多所高校都将面对的难题。

  文/记者黄茜 实习生杨励潮(除署名外)

  从5月19日起,就有暨大学生在微博上爆料,称暨大主教学楼改名“富力教学大楼”。学生还上传了图片作为佐证。此消息一出便引来众多暨大的在校生和校友转发,并热烈讨论。

  校方书面通报

  教学楼冠名情形

  为何暨大教学楼会冠上地产商的名?在接到本报的征询后,暨大新闻中心对此作出书面通报:

  近日,我校教学大楼冠名为“富力教学大楼”,此事引起了网友热议。现就富力冠名教学大楼有关问题通报如下:

  一、学校为了进步办学水温和办学特色,自复办以来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得到了校董校友和社会热情人士的关怀与支撑。

  二、2006年11月17日,我校百年校庆前,学校与富力集团签署协定,成立富力奖教学基金,富力地产向暨南大学捐赠人民币1400万,这是我校百年校庆获得的最大额度捐赠。为铭刻富力义举,鼓励后学,谨将教学楼冠名为富力教学大楼。

  三、依照暨南大学捐款规定,参照其他高校通例,捐款占到该建筑物造价必定比例可以获得冠名权。

  四、学校真诚等待社会各界人士继续支撑暨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富力捐资只占“小头”

  学生质疑冠名合理性

  昨日19时,在新浪微博上用“暨大 富力”做症结词搜索,可以看到超过200条微博发言,绝大多数都在谈论此事。记者翻看微博发现,反对的声音居多。

  记者看到,在暨大教学大楼处立了一块石碑,名为“富力教学大楼缘起”。碑文提到:“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前夕,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向我校捐赠人民币1400万元,用于援建学校教学大楼,改良学校教学条件……大楼总计投资人民币10656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人民币6000万元,学校自筹人民币3256万元,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捐款人民币1400万元……谨将暨南大学教学大楼命名为富力教学大楼,并铭缘起,以志其芳。”根据碑文所列的款项计算,富力集团的捐款仅占暨大教学大楼总建设款的约13%。不少学生质疑,富力的捐资比例最小,凭什么有冠名权?

  暨大近20处建筑被冠名

  此前已有三处冠企业名

  高校以捐赠者的名字,为校园建筑、教室冠名,这已不是新颖事。

  昨日,记者访问了暨大广州校区,发现无论是教学楼、体育馆还是宿舍楼,有近20处建筑都有冠名。冠名的类型分为冠人名和冠企业名两种,其中以冠人名的建筑居多。校内冠企业名的建筑除了“富力教学大楼”外,还有“合景泰富楼”、“中惠楼”以及“旭日集团运动场”。

  以企业名称冠名

  学生以为“商业味太浓”

  既然高校乃至暨大本身,以捐赠者的名字为校园建筑冠名已不是“新闻”,为何此次教学楼被富力冠名,会引来学生如此强烈的反对呢?

  “许多国外名校也都有很多捐助,可他们并没有到处冠名。富力用1400万元就可以‘购置’我校最标记性建筑的名字,我认为对我校荣誉是一种伤害。”09级管理学院本科生谢同学说。08级艺术学院本科生王同学则以为,是“地产商”这个身份让富力的冠名不容易被接收。“我对冠名其实并不反感,但房地产商的名字突然涌现在校园里,离我们这么近,让我认为也‘被商业化’了。”

  深层背景:

  高校办学“很差钱” 近半经费靠自筹

  暨大教学楼冠名“富力”引来学生反对。但实际上,企业、团体或个人向高校捐资,并为高校的建筑、教室冠名,这已成为一种惯有的模式。记者采访发现,高校教学楼冠名引争议的深层背景,是高校生存、发展要自筹大批经费。曾在广东著名高校担任校领导的资深人士和教育学专家都以为,对此事应当以平凡心对待。

  “可以说,现在除了少数高校办学经费富余之外,多数高校都‘很差钱’。”一位曾在广东著名高校担任主要校领导的资深教育人士说。以他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校的本科生加研究生共有约2.3万人。“学校每年运作的经费大约须要7个亿,政府的拨款和学生交的学费加起来,大概三点几个亿。剩下的将近一半资金,也就是另外三点几个亿要靠学校自筹。”他说,广东多所高校的运作情形都相似,约一半的经费要靠自筹。找资源、找经费已成校领导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育部门

  叫停以人名冠名高校建筑、课室

  记者在国家教育部网站上找到1997年5月9日颁布、生效的《国家教委关于学校校舍、教室命名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并摘录该规定内容如下:

  一、各类大、中、小学校、特别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属国有资产的校(园)舍、教室及其他建筑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拍卖其冠名权。二、校(园)内各类教室、各类建筑物不得以捐资者名字命名。如遇特别情形,高等学校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报国家教委)审批……五、为勉励社会各界捐赞助学,凡捐资者,可在校园内刻石记名,以资纪念。

  教育界观点:

  冠名取决于钱的来路和附加条件

  “说实话,目前捐赞助学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股风尚。‘化缘’并不容易。”这位资深教育人士介绍,而在有意捐赠的个人、企业和团体中,提出冠名要求的“并不少见”。“当然也有很多人捐了钱不求冠名。但我以为,不论是否提出冠名要求,都是人之常情,没有高低之分。”他以为,“如果捐助的企业是合法的、有必定著名度和社会荣誉的,它要求给学校的建筑冠名,我以为没什么问题。如果这个钱来路不明,或者企业本身可能有些违法行为,就不能接收捐赠。另外,如果说捐赠者要求学校在办学方面做出转变,这个钱也不能收。”该资深教育人士说:“虽然暨大教学楼冠了富力的名,但办学还是按暨大的方法来。只是一栋楼的名字发生了变更,有何影响呢?”他谈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香港,很多高校接收社会各界团体、个人、企业的捐助,也会以其名字为校园建筑、教室甚至学院、研究机构冠名,但学校办学的独立性不受影响,社会舆论和师生对此也没有看法。

  专家视角:

  捐助教育值得提倡须要更多鼓励

  有专家指出,捐助教育事业本来就是一件值得自满、值得提倡的事情,国外对慈善捐赠的勉励制度非常积极。在国内,慈善捐助往往得不到更多的回馈,那反过来如何鼓励捐助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以为,从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高校的生存、发展须要参与社会竞争,须要到社会中去争夺资源。高校如何回馈捐赠者的贡献和气意,方法可以探讨。但张敏强表现:“愿望学生不要用拔高的道德尺度去要求学校。”

  “对于社会慈善的支撑,税收的确没有体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以为,目前税收政策对慈善捐赠的鼓励作用不够。他以为,目前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还有待进步,税收对慈善的支撑不显著打击了企业参与社会慈善的积极性,目前从事慈善活动的企业并不多。林江还指出,国外对慈善捐赠的税收抵扣范围很广,直接给学校、个人的捐赠,只要出具相干证明,就能抵扣。但我国只能通过经过认定的慈善组织的捐赠才干抵扣。(何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