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农村生源进名校渐呈下降趋势 专家称招生应倾斜--中国国情网
2011-09-04

  清华招办数据显示,今年入学3349名大一新生中,县级及以下中学新生不到500人


  “录取指标应向不发达地区倾斜”

  最近,在大学新生入学的高峰期,有媒体报道显示,近些年农村生源入名校的机遇越来越小,“跃入名门”越来越艰苦。这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来自陕南农村的清华大学新生沈琦,尽管学习成就优良,她也不得不承认,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他们的视野会比农村孩子要宽敞。清华大学热能系新生田集斌也低声地感慨,“农村学生能进入清华这样的学校太难了”。


教师发帖称“寒门难再出贵子”

  现状


  农村生源进名校呈降低趋势

  今年高考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一项社会学调查,剖析“谁更有可能上清华”。调查显示,2010级清华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总数的17%。报告以为,农村生源呈降低趋势。

  清华招办供给的数据显示,今年入学的3349名大一新生中,县级及以下中学的学生不到500人,他们分离来自300余所县级及以下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佐丹承认,城市学生拥有更多教育资源,在顶尖高校竞争中占优是很显然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目前农村学生主要是在第二、第三类高校,所谓二本以下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专科、职业院校等,而在所谓研究型大学,就在中国高校金字塔的尖上,农村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少。


  原因


  城市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说,现在高校没有充足的招生自主权,在招生中只能按分数从高往低录取,在这种招录体制下,由于农村生源接收教育的条件和拥有的教育资源总体上并不占优,因此在进入顶尖高校的机遇与城市生源相比不占优。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佐丹所剖析说,“城市学生拥有更多教育资源”导致城市学生在顶尖高校竞争中占领优势。

  东南大学副校长刘波说,教育资源散布的确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他说,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学生,考大学时确切有显著的优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农村学子能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升入重点大学的机遇会减少。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以为,这种现状是责任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资源散布不平衡传递到高校录取上的结果,以至于高分数段的考生城镇生源占优势。他以为,农村户籍学生比例降低与我国城镇化过程有关,整体考生中,农村户籍考生正在减少。


  前途


  招生数量应向不发达地区倾斜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泄漏说,从今年制订招生计划开端,清华就有针对性地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投放了更多的招生计划,在招生录取节点,还在这些地区积极扩招。在内陆欠发达省份贵州、江西等省份,均实现重点扩招。今年全国有19所中学是近10年来首次有学生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其中有16所是中西部中学。清华今年在河南招收的165名新生来自全省70所高中,其中四成以上的考生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

  对农村生源进入名校少的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首先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责任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其次,要不断地促进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的均衡,目前重点大学、民办大学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的比例过高,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把过剩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