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教育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一学校出两哈佛女孩 教育方式都是快乐至上--中国国情网
2011-04-20

   □晨报记者 王婧

  “今年,上外附中出了两名‘哈佛女孩’。”最近,上外附中有70余名高三学生收到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姜砺砺和尹禺然双双被哈佛大学录取。

  哈佛大学录取率今年仅6.2%,能被录取,除了过硬的成就,更须要超越普通学生的学习才能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除了她们自身的尽力外,还与她们的家庭教育亲密相干。两家的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的理念都是——“快活第一,分数不重要”。

  ■“哈佛女孩”姜砺砺

  从未参加过课外补习班

  今年4月1日,姜砺砺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早在去年12月,耶鲁大学也已将入取通知书寄到了她手上。此外,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也同时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最终到底去哈佛,还是去耶鲁,姜砺砺说,她还在斟酌。“比我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姜砺砺说,自己只是胜在全面发展,有科研精力。

  高一暑假,姜砺砺看《新发现》杂志,提到有几位科学家因发现了一种导电有机物获得了诺贝尔奖,是否可以用这个资料做出太阳能电池?从小爱好科研的她将这个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给哈佛大学的申请资料时,侧重介绍了这个有关“导电聚合物”的课题。

  作文比赛、数学建模、英语演讲……姜砺砺获奖无数,但从小到大,从未上过一个课外补习班,更多是靠自学。“上小学时,看到同学都去学《新概念英语》,我也想去,但爸妈说,为何不试着自己学?”姜砺砺说,她从此发现了自学的乐趣,不再依附老师手把手教了。

  父母育儿心得——造就学习兴致、习惯

  “哪天女儿考了最后一名,回来依然能微笑面对,不被打倒,那才是更值得自满的。 ”

  昨天,姜砺砺的父亲用6个字对女儿作了一下概括:心态好,人格好。

  姜爸爸说:“从小到大,我们从来不关怀她考了第几名,分数如何,经常告知她的是‘分数、名次并不重要’。”在姜爸爸的观念里,学习是场马拉松,开端学得好,未必能保持到最后,重要的是从小造就孩子的学习兴致和学习习惯。在姜砺砺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姜爸爸就会拿自己的科研论文回家给女儿修改、提看法。让姜砺砺开心的是,自己的想法虽然幼稚,但爸爸从来都是认真倾听,一起探讨。姜砺砺对科研的兴致就这样一点点被造就起来。

  ■“哈佛女孩”尹禺然

  兴致普遍的社会活动家

  上小学时,就被导演选中拍电影,在影视圈一呆就是三四年;上初中时,尝试写自己的散文集,高中时出版发行;上高中时,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关注的是上海的外来务工者……尹禺然说自己不是个学术特殊强的学生,却是个兴致普遍的“社会活动家”。这些多姿多彩的社会活动经历都被尹禺然一一写进了申请资料,她申请的是哈佛的传媒专业。

  父母育儿心得——勉励孩子多去玩

  “哪怕和异性来往也是在学习”

  尹禺然的家庭教育同样宽松,父母从小勉励她出去玩,经常带着她去各种博物馆。“不要把孩子从小框死在学业上,学习是个宽泛的概念,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是种学习,哪怕孩子和异性来往也是在学习。”尹禺然的父亲教育孩子很有一套,他会要求孩子学东西,但学什么,由孩子自己说了算。“千万不要去打压孩子的兴致,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尹爸爸说,他们很重视造就孩子的自主性,理解撒手,尹禺然很小就开端自己洗澡,三年级起就自己一个人放学回家。“她从很小就知道,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切都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