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卫生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卫生部官员:新医改越来越离不开村医--中国国情手册
2011-06-20

  “我说的这些情况其实大家都知道,但一直解决不了。我们[WoMen]分析,根子就是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这个群体的身份是农民。”

  王禄生正致力于一件事:为村医呐喊。

  他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叠信件说:“从这些村医的来信看,农村基层的卫生[WeiSheng]政策[ZhengCe]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让王禄生颇为警惕:“如果不重视村医的问题,导致村医队伍垮了,那么我们[WoMen]为之努力的新医改是要出问题的。”

  王禄生现任卫生[WeiSheng]部卫生[WeiSheng]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农村基层当过临床医生[YiSheng],后在省级卫生[WeiSheng]行政部门从事卫生[WeiSheng]管理的他,在1993年调入这家隶属卫生[WeiSheng]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后,一直致力于农村卫生[WeiSheng]的研究。他曾主持完成过卫生[WeiSheng]部及国家有关部委、国际组织等委托的多项政策[ZhengCe]研究课题。这些涉及农村卫生[WeiSheng]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的研究成果,已有多项转化为政府决策。

  目前,王禄生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新医改5项重点工作中有4项与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密切相关,但目前对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的政策[ZhengCe]安排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的发展,也影响着新医改的成效。”

  6月10日,王禄生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畅谈了他对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的研究和思考。在他看来,“新医改进行到现在,我们[WoMen]对村医的政策[ZhengCe]已经不可回避,对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的问题也不可回避,他们不能游离于新医改之外。他们需要改革的政策[ZhengCe],以便可持续发展,改革同样需要他们,否则改革难以到底。”

  “村医的身份和他们从事的职业是矛盾的”

  《瞭望》:我们[WoMen]在采访中发现,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队伍后继乏人的矛盾已经凸显。你怎么看?

  王禄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我们[WoMen]曾做过调查,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50岁以上的占23%,40-49岁的占24%,两者相加为47%。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超过40岁。很可惜的是,2029岁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只有7%。这就说明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队伍的确有青黄不接的问题,队伍老化的情况是存在的。

  《瞭望》: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队伍为什么会老化?

  王禄生:一方面是职业留恋,老乡医对工作有了感情,就干下来了;另一方面,年轻人接不上,不愿意干,他也只有继续干下去。

  《瞭望》: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当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执业环境怎样?

  王禄生:应该说,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执业环境不是很好。

  我们[WoMen]的调查显示,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收入水平不高,平均每个月1000元左右。如果跟外出打工的农民比,他们的收入比技工,如电焊工等都要低,大致跟普工,比如砖瓦工等差不多。如果跟农村的类似行业相比,如小学教师,那就差远了,大概要差一倍。

  我说的这个收入,包括业务收入,也包括政府给的补助等。

  当然,村医的收入水平因人而异,一些小有名气的收入还不错,但这毕竟是少数。而且你要看到,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其收入都在涨。所以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我们[WoMen]也发现已经有村医不干了,到外面打工挣钱去了。

  再说社会保障,比如养老,村医基本77%都没有养老保险,今年可能好点,村医可以参加农民的养老保险了,但这个保障水平很低。

  可以说,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福利待遇、养老保障等确实是很差劲,所以年轻的不愿意进来,年老的只好守着岗位。

  《瞭望》: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日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执业环境这么“差劲”?

  王禄生:我说的这些情况其实大家都知道,但一直解决不了。我们[WoMen]分析,根子就是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这个群体的身份是农民。

  我国的很多政策[ZhengCe]是按照行业、身份来制定的。从行业看,教育有教育的政策[ZhengCe],卫生[WeiSheng]有卫生[WeiSheng]的政策[ZhengCe],从身份看,工人和干部的政策[ZhengCe]也不一样。

  村医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他过去叫赤脚医生[YiSheng],现在叫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但他的身份始终没有改变,仍然是农民。所以,凡是对农民有的政策[ZhengCe]他就可以享受,凡是对农民没有的政策[ZhengCe]他就不能享受。

  更具体地说,虽然他们做着医生[YiSheng]的工作,但并不属于600万国家卫生[WeiSheng]技术人员,是另类,所以国家对卫生[WeiSheng]技术人员的一切政策[ZhengCe]到他们这里就打住了。

  比如,国家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一些政策[ZhengCe],乡镇卫生[WeiSheng]院不用争、不用吵,自然就有份,但村卫生[WeiSheng]室及村医就没份。再如,如果是乡镇卫生[WeiSheng]院的医生[YiSheng],经过自己的努力,他们的职称可以往上升,但村医干一辈子还是村医,没有职称。

  换言之,村医的身份和他们从事的职业是矛盾的。

  《瞭望》:一般认为,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是半农半医的。

  王禄生:是的。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最早叫卫生[WeiSheng]员,在1965年至1980年叫赤脚医生[YiSheng],是很典型的半农半医身份。

  那个时候,他们一半时间都在务农,一半时间给农民看点小伤小病。这也没错,毕竟那个年代一穷二白,没有那么多医生[YiSheng],建国初期县上能有个县医院,能派得出医生[YiSheng]就不错了,更别提村了,村里能有个人看病总比没有强,所以,当时的情况决定我们[WoMen]用了一些卫生[WeiSheng]员或半农半医的医生[YiSheng]。

  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WoMen]曾做过调查,从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的工作时间来看,他们一年365天,从事医疗服务的时间是217天,搞预防保健是98天,务农的时间只有45天。这意味着,假设刨掉节假日,他们实际上就是全职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不是半农半医。

  “新医改越来越离不开村医”

  《瞭望》:既然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如此被忽视,那他们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王禄生:我认为我们[WoMen]离不开乡村[XiangCun]医生[YiSheng]。

  最新的调查是,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61.31万所村卫生[WeiSheng]室,其在行政村的覆盖率已达到89.4%。

  如果考虑到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在乡镇卫生[WeiSheng]院的所在地,按照卫生[WeiSheng]部要求,乡镇卫生[WeiSheng]院的所在地不设村卫生[WeiSheng]室,那么,村卫生[WeiSheng]室的覆盖率还是可以的。

  再从村卫生[WeiSheng]室的服务半径看,东部、中部地区平均2.5公里左右,这基本能够实现世界卫生[WeiSheng]组织对卫生[WeiSheng]可及性(出门步行半小时能找到卫生[WeiSheng]机构)的要求,但西部地区平均是5公里以上。

  如果拿掉村卫生[WeiSheng]室,让农民都到乡镇卫生[WeiSheng]院去看病,那么,乡镇卫生[WeiSheng]院的服务半径平均在十几甚至几十公里,西部更大,这就不可能实现对可及性的要求。

  再从服务人口看,平均每个村卫生[WeiSheng]室服务约2000人,每个村医服务约1000人。研究显示,如果小于这个数,服务利用不足,高于这个数,则服务不过来。

  所以,村卫生[WeiSheng]室不可取消。既然村级卫生[WeiSheng]组织在,那这个庙里就该有和尚,这个和尚就是村医。我们[WoMen]离不开村医,以后的发展还要靠村医。

  《瞭望》:你说离不开村医,能否谈谈新医改两年来,村医对农民健康的作用?

  王禄生: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同志都认识到,新医改越来越离不开村医。

  我们[WoMen]可以算一下,新医改的5项重点改革,除公立医院改革跟村医关系不大之外,其他4项都跟村医密切相关。

  基本药物制度没有村医参与行吗?光在乡镇卫生[WeiSheng]院实行药品零差率,不在村卫生[WeiSheng]室实行药品零差率,是一个完全的药品零差率吗?

  从公共卫生[WeiSheng]均等化来说,根据我们[WoMen]的统计,几乎这里面的活儿,一半都要村医去做。以慢性病管理为例,乡镇卫生[WeiSheng]院的服务人口平均在2万多人,如果没有村医,乡镇卫生[WeiSheng]院能完成定期测血压、测血糖等各项工作吗?

  还有基层卫生[WeiSheng]服务体系建设,乡和村是典型的基层,村卫生[WeiSheng]室如果垮了,网底就垮了,基层能强吗?

  至于新农合的保障制度,村医给农民提供的门诊服务更是不可缺少。我们[WoMen]的调查结果是,农村病人在村卫生[WeiSheng]室首诊的比例高达57.3%,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

  显然,新医改也好,农民的健康需求也好,都离不开村医这支队伍。如果这个队伍搞不好,让它垮了,那么新医改的很多任务可能就执行不下去了。

  但遗憾的是,目前出台的新医改政策[ZhengCe],关于村医的活儿有,但有关村医的政策[ZhengCe]则没有多少。

  我了解到的情况,不是卫生[WeiSheng]部等部门忘了村医,而是不知道怎么写、怎么说村医的政策[ZhengCe]。因为村医的身份是农民,所以即使大胆地提出一些政策[ZhengCe],只要一说到村医的农民身份就没法与有关部门对话了。

  但这个问题回避不了。比如新医改要求在乡镇卫生[WeiSheng]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对村卫生[WeiSheng]室是否实行则模棱两可。但如果只在乡镇卫生[WeiSheng]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那么在这样两个体制下,不要说选择在村卫生[WeiSheng]室首诊的近60%的农民都到乡镇卫生[WeiSheng]院去看病,即使只有一半跑到乡镇卫生[WeiSheng]院,乡镇卫生[WeiSheng]院受得了吗?

  因此,一些地方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比如北京,给村医每个月补助800元钱,这里面就包含着对其实行药品零差率的补偿,不让村医的收入下降。

  有的地方愣让村医实行药品零差率却不给补助,只靠公共卫生[WeiSheng]服务的钱给村医少量补助,导致村医收入明显下降,结果一些村医就不干了,出去打工了。好在地方政府一看村医队伍要散了,赶紧把钱补上。这个钱要是不补,村医队伍就要垮,那就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