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中华民俗 > 民俗趣谈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话说罗汉--中国国情
2011-04-08

话说罗汉[LuoHan]

□ 文刀
话说罗汉--中国国情
武汉归元寺罗汉[LuoHan]塑像 (资料图片)

  罗汉[LuoHan],是阿罗汉[LuoHan]的简称,原指南传即巴利语系(古代梵语)佛教[FuJiao]修持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汉传佛教[FuJiao]则把罗汉[LuoHan]列在佛、菩萨之后的第3位。达到这一果位(罗汉[LuoHan]果)就可消除烦恼,圆满功德,不用再投胎转世,受生死轮回之苦。修成罗汉[LuoHan]的释迦牟尼的16个弟子,受佛的嘱托,在佛灭度后不入涅槃,常住人间弘法护法。释迦牟尼灭度800年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高僧庆友著《法住记》一书,将这16个罗汉[LuoHan]的法名、住址、形象、个人所能及其爱好告知世人。唐代高僧玄奘将《法住记》译成汉文后,16罗汉[LuoHan]就在中国基本定型。后梁时代,著名画僧贯休,做梦梦到16 尊者[ZunZhe](佛教[FuJiao]德、智兼备者即罗汉[LuoHan],亦称尊者[ZunZhe]),就按梦中的印象给他们画了像。画完15尊者[ZunZhe]后,贯休坐禅入定,出定后,把自己画成了第16尊者[ZunZhe]。

  16尊者[ZunZhe]变成18罗汉[LuoHan]是在宋代。四川金水人张氏画了18罗汉[LuoHan]像,苏东坡在画像上一一题了赞词,在原有的16尊者[ZunZhe]外,加上了迦叶和军徒钵叹二人。也有人加上的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还有其它加法,众说不一。相传,乾隆皇帝认为庆友曾降服收藏佛经的四龙王,取回了佛经,所以就把庆友定为降龙罗汉[LuoHan];而宾头卢曾将斋堂内和尚们的饭菜拿些给门外叫唤的虎吃,老虎被降伏住了,乾隆皇帝就把宾头卢定为伏虎罗汉[LuoHan]。于是,这两人列入的18罗汉[LuoHan]成为公认版本。在我国,山西大同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最高大,与此相称,18罗汉[LuoHan]塑像(站位)也最高大。山东灵岩寺的罗汉[LuoHan]像塑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价值最高。

  五百罗汉[LuoHan]是由18罗汉[LuoHan]发展、繁衍、演绎而来。只是18罗汉[LuoHan]塑在大雄宝殿里,而五百罗汉[LuoHan]则集中在罗汉[LuoHan]堂内。殿堂是寺院的统称。殿和堂是有区别的,殿是供奉佛像、僧人诵经祈祷的地方,而堂则为僧众说法讲道和日常生活的场所。18罗汉[LuoHan]在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都可看到,而五百罗汉[LuoHan]却只能在较大规模的佛寺才有。如武汉归元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北京碧云寺的五百罗汉[LuoHan]最负盛名。

  据《高僧传》卷十二记载,五百罗汉[LuoHan]在中国东晋时始现于天台山。五代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道潜禅师在净慈寺首建罗汉[LuoHan]堂。到南宗时代,《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LuoHan]名号碑》给五百罗汉[LuoHan]分别命名。此后,这些名字不胫而走,一直沿用到现在。

  五百罗汉[LuoHan]只言其多,并非定数。有的说他们是第一次大集结时签到登记的500位比丘,也有的说是500个强盗听了释迦牟尼的说法,良心发现,被感召,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实为罗汉[LuoHan]果)。佛教[FuJiao]是崇拜偶像的宗教,佛像看起来是“千佛一面”,实际上由于“相好”的不同,佛像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尤其五百罗汉[LuoHan]集中国人体雕塑之大成,个个神态、形态、心态独具,尊尊胖瘦、姿势、表情不一。传说,当你到五百罗汉[LuoHan]堂参拜时,如果左脚先入堂门,就像左边的罗汉[LuoHan]挨个数,数到你现年岁数的那一尊,他就像你(神似或形似);如果你先迈的是右脚,即向右数,数到与你年岁相同的那一尊,他也像你。这些听来似乎玄乎,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五百罗汉[LuoHan]集中了人体的各种特点,正如一偈语说的:

  看我像我,我看我,我就像我,

  是谁非谁,谁是谁,谁是非谁。

  五百罗汉[LuoHan]本来是外国人,但随着佛教[FuJiao]异质文化逐渐民族化、本土化,有的罗汉[LuoHan]堂就加入了中国人。如杭州灵隐寺就塑有济公,苏州西园寺塑了关羽。昆明竹节寺的五百罗汉[LuoHan]是按中国人的形象泥塑在墙壁上的,竟然塑了耶稣和塑像家本人。北京碧云寺还把笃信佛教[FuJiao]的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塑了进去。这些都充分显现了佛教[FuJiao]的灵活性、适应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包容,也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不断充实、丰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