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中华民俗 > 民俗趣谈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独特民俗留住的古戏台--中国国情
2011-04-09

独特民俗留住的古戏台[XiTai]添加日期:2010-7-3 9:25:00 作者: 新闻来源:新华日报

独特民俗留住的古戏台--中国国情

沧溪三元观戏楼

作为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副研究馆员,濮阳康京像一部高淳[GaoChun]县历史、文物的活词典,他写过的关于高淳[GaoChun]历史、文物的文章已有上百万字。事实上,他的办公室就在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家祠堂[SiTang]中。走进这处建成于1781年也即清乾隆四十六年的祠堂[SiTang],跨过足有半米高的石门坎,人就一下子感觉矮小了。在祠堂[SiTang]的南面,有一座与吴家祠堂[SiTang]一样有名的戏台[XiTai],戏台[XiTai]的年龄也与吴家祠堂[SiTang]一样长。

“这座戏台[XiTai]与吴家祠堂[SiTang]一样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濮阳康京说,“同样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的戏台[XiTai],高淳[GaoChun]一共有四座,即沧溪戏台[XiTai]、东坝戏台[XiTai]、刘家垅戏台[XiTai]和吴家祠堂[SiTang]戏台[XiTai]。一个县同时拥有4座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戏台[XiTai],全国也是少见的。”

祠堂[SiTang]一共有三进,从最后一进到戏台[XiTai],大约有100多米,呈一个坡度对着戏台[XiTai]。演戏的时候,三进祠堂[SiTang]的大门全部打开,里面可以坐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由于有坡度,即使坐在最后一进最后一排的人,也能清楚地看到戏台[XiTai]上演员的一举一动。戏台[XiTai]是半歇山式的建筑,远看如展翅鲲鹏。

不过,古代没有扩音设备,坐在后面几排的人能听清演员的唱腔吗?“这就是古人的聪明之处,他们能非常巧妙地使用声学原理。”濮阳康京说,“一般人可能只注意到戏台[XiTai]建筑和雕刻的精美,其实,戏台[XiTai]有一个穹窿状的顶,叫藻井,藻井的作用是聚拢声音,然后回传到祠堂[SiTang]中。因此不必担心坐在后排的人听不清演员的声音。当然,如果戏台[XiTai]前面有水面,传过去的声音就更加清澈、圆润。”

现在,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吴家祠堂[SiTang]戏台[XiTai]、东坝戏台[XiTai]已经不大演戏,但沧溪戏台[XiTai]却依然担当着地方文化[WenHua]中心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尽管现在各种传媒业很发达,但高淳[GaoChun]农民这几年自发筹资建起的戏台[XiTai]有近30座,有的是复建,有的是新建,每建一座都要100多万元。这说明戏台[XiTai]不是别的传播媒体可以替代的,它依然担当着乡村文化[WenHua]纽带的角色。

这种纽带作用,今年71岁的傅行锐感觉特别深。这位担任过副镇长的退休干部,与其他几位老人一起,义务看管着沧溪戏台[XiTai],以及戏台[XiTai]前两棵树龄达300多年的红杨树。“我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到戏台[XiTai]旁边玩,一直到现在,戏台[XiTai]还是这一带农民心目中的文化[WenHua]中心,每年农历三月初五开始演戏,一直演到初八,总共有7场大型演出[YanChu],今年请的是安徽芜湖黄梅戏剧团。演戏的那几天,这里人山人海。”

老傅说,剧团是村民自发请来的,费用由村民赞助,出钱赞助的人,可以在台前挂一条缎带,上面写有姓名和赞助金额,俗称“吊彩”。7场戏俗称“七开厢”,除了初五晚上开锣演出[YanChu]第一场外,其他六场民间各有叫法,初六的两场叫“起官”,初七的叫“中官”,初八的叫“罢官”。演出[YanChu]前,周边的老百姓会事先把外地的亲朋好友请来看戏,比如今年,有很多从浙江、上海、安徽赶来的人,所以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一台连三省”。演戏的那几天同时是办庙会的日子,民间叫“过会”,比过年还要热闹。“很多大戏都在这里演过,京剧有《龙凤呈祥》、《霸王别姬》,黄梅戏有《女驸马》、《天仙配》等。”

高淳[GaoChun]人能同时欣赏这么多剧种,与其地理位置、文化[WenHua]传统有关。对于这一点,濮阳康京也给出了精辟的解释:开挖于春秋时代的胥河,贯通了皖南山区和太湖流域,并远连中原地区。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这条水道就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繁忙。处于吴头楚尾的高淳[GaoChun]县是吴文化[WenHua]、楚文化[WenHua]、北方文化[WenHua]的交汇地,交汇的结果是融合。为了防洪,胥河上筑了一道坝,坝址就在现在的高淳[GaoChun]县东坝镇。来往船只经过这道坝,必须人工搬运行李和船只,而搬运是很费时日的,来往客商往往要在东坝住上一天甚至更多日子,这使得当时的东坝经济非常繁荣,光是米行就有80多家。有意思的是,当那些南来北往的戏班子经过东坝时,东坝的百姓会向戏班子提出:免费给戏班子搬运行李,免费提供食宿,条件是戏班子免费给当地百姓演一场戏。如果演得好,继续挽留演出[YanChu]正常付费。可以想象一下,当数以百计的外地客商在东坝勾留,又逢外地戏班子演出[YanChu]时,会有怎样的盛况。现在有历史记载的是,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就在东坝演出[YanChu]过。

独特的民俗使得高淳[GaoChun]的戏台[XiTai]文化[WenHua]得以顽强地延续下来。濮阳康京说,“在高淳[GaoChun],出钱请戏班子演出[YanChu],邀约乡亲们和亲戚朋友看戏是一种民俗。今天你请了,明天他还礼再请,戏台[XiTai]从不曾被边缘化过,也因此一直成为乡村的一种文化[WenHua]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