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年度大事记 > 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2011-02-16

  二○○九年九月初,我应邀率团赴英国伦敦参加第六届英国防务系统与装备国际展览会。出于学习历史文化的愿望,我尤为关注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人类文明进步 的过程 在这里发生了庞大的转折和跨越,工业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成为迄今影响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从爱丁堡到格拉斯哥、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工业革命的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记忆之中,引发无数的思考和遐想。创新,推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国情

  如果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英国几乎没有产生令人称道的封建文明或农业文明,数千年的战乱与决裂 、入侵与反入侵以及民族的灭亡 与交融 ,使之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边沿 。公元八百二十七年,当英格兰王国初建、不列颠岛刚刚走向统一的时候,古代中国已引领世界农业文明发展近一千五百年,进入唐朝的后半期。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印度、希腊也已历经四千年的勃兴与衰亡。

  然而,正是这个国土 资源有限、人口不过千万的北海岛国,却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世界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古代史向近代史的跨越,世界也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

  《全球通史》的作者、美国当代知名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从石器时代 走向金属工具时代 的革命可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确,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回望历史,人类五千年来不过跨上了三个台阶——农业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

  英国工业革命本色 上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推动 这一切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技术创新。

  棉纺织工业是英国最先产生技术革新的领域 。在英国,棉纺织业是一个新兴工业部门,与历史长久 的毛织业相比,没有旧传统的束缚 ,没有对产品的各种限制,比较容易采纳 新技术。十七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最早的棉纺织业,至一百年后的十八世纪初,英国纺纱技术还很原始,一个人手摇纺车,一次只能纺一根线,耗时费力,难以满足织布的需要 ,更难以抵抗 中国、印度棉纺织品的冲击。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业的发展,一七○○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阻挠 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英国工业革命的光辉 记载 在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过程 之中。英国因工业革命被喻为“世界工厂”,而英国人将“世界工厂”这一称号赋予了曼彻斯特。于是,我们就将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最佳视角投向这里。

  曼彻斯特是伴同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大工业城市的先驱,是仅次于伦敦、伯明翰的英国第三大城市。公元七十九年,罗马将军阿格里科拉在“隆起的山丘”上建造了一座要塞,曼彻斯特因此而得名。此后近一千五百年里,曼彻斯特悄无声息、鲜为人知,直至工业革命的前夜。一七六四年,兰开夏郡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创造 了珍妮纺纱机,这是人类历史上手工生产工具向机器生产工具发展的起头 ,由此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出身。当伯明翰等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纺织厂仍为是否采纳 新技术而踌躇不决时,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已经迅速 将一系列新技术运用 于生产。一七八二年詹姆斯·瓦特创造 蒸汽机,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 。到一八三○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九十九家,产量盘踞 英国棉纺织工业的近百分之五十。与此同时,城市急剧发展起来。前后不到一百年,曼彻斯特人口就从一七五○年的一万七千人剧增到一八三五年的三十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革命重镇。

  曼彻斯特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入 的印象。一八六六年,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织布大行楼五重,高低 数百间,工匠三千人。棉花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而精如丝,细于发矣。染处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亦神速哉!

  领略曼彻斯特工业文化的最佳视角莫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坐落于一八三○年世界第一条实用 交通铁路——曼彻斯特至利物浦车站的原址上,是世界上同类博物馆中最大的一家。我们一大早就赶往这个驰名 遐迩的博物馆,车站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一段的单行铁轨笔挺 向前,一列蒸汽机车静静地停靠在铁道的终端,仍给人以即时待发的感到 。

  当年,成千上万吨棉纺织品就是从这里装上列车,运往三十英里以外的利物浦,再由默西运河上的货轮通过海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不难想见,这个一八三○年的小站曾是何等熙熙攘攘的一派繁忙 景象 。

  博物馆没有华丽 的装修,只有高大迂腐的厂房,正好展现 了工业革命的百年沧桑。详尽地参观博物馆绝非易事。博物馆宏大 至极,共有纺织机、蒸汽机、电子器械、火车、航天五个展馆十五个展区,用三千多件历史实物详细记载 了纺织、能源、通信 、航空、交通等产业的兴衰,再现了英国恢弘的工业化发展历程。

  在纺织机展厅到蒸汽机展厅,高低 三层依次放置着创造 于各个年代、运用 于各种行业的历史实物,一七六七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创造 的珍妮纺纱机、一七六八年凯伊创造 的水力纺纱机、一七八五年卡特·莱特创造 的动力织布机以及一七六九年詹姆斯·瓦特创造 的单动式、复动式蒸汽机等等,无不在此寻到踪影 ,展现 了纺织行业和机械动力技术从初级向高级、低端向高端发展,最终实现机械化的整个 过程 。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如同湍急的水流一般,化作无数的分支蔓延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 。在纺纱和织布实现机械化的同时,纺织业的其他工序,如净棉、弹棉、漂白、印染等行业也相继发生了技术变革,随后毛、麻、丝等纺织工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蒸汽机充沛 施展 工业革命的核心推动 力作用,在广泛 运用 于纺织工业的同时,快速流向船舶、火车、煤炭、冶炼、农业机械和其他机械动力行业,将工业革命的滚滚浪潮推向前进。

  如果说工业革命的勃兴是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曼彻斯特,那么工业革命的成熟则是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格拉斯哥。在苏格兰最大的工商业和港口城市格拉斯哥,就让人充沛 领略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庞大牵引和推动 。

  格拉斯哥始建于公元六世纪,取义为“绿草如茵之地”。如同曼彻斯特一样,罗马人撤离后曾长期荒芜,直至工业革命前始终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