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未来央行监控重点转向“体系外”--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13

  上周,欧洲中央银行如期加息25个基点,标记着全球性加息周期的来临。未来,量化宽松将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流动性的回收将成为全球的共识,外部环境对我国管理较为有利。对于我国来说,输入型的通胀压力将会有所缓解,尽管央行依然会推动稳健货币政策,但“体系外”货币有望成为后期的监管重点,如加大民间信贷和融资性进口的监管。

  作为重要的发达经济体,同时也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最重要的海外策应者,欧元区的加息意味着宽松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开端退出。虽然它在必定程度上会加大我国外需增速降低风险,但将优化中外货币息差,有利于克制热钱流入,下降国内宏观调控的成本。全球性加息周期的开启,从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相对积极的,短期来看对下降输入型通胀风险意义重大。

  本轮通胀,从源头上讲,货币超发意味较浓,其中既有输入型的以欧美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国际性货币超发,也有国内自身货币超发的原因。因此,管理好通胀,重要就是管理好流动性。随着全球加息周期的开启,外部流动性将逐渐回收,我国央行则可以集中精神管理和回收国内流动性。

  由此来看,后期央行推动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心不会转变,并将继续逐步回收流动性以克制通胀。2010年以来,央行已累计9次进步存款筹备金率,存款筹备金率水平达到20%,加息也已有4次。在紧缩政策的作用下,国内货币信贷调控初见成效,但目前17.7%的信贷增速还是超越了预期。另外,由于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带来的脱媒化影响,当前传统的M2增速指标已难以反应社会资金流动性状态。因此,二季度央行度仍将继续采用进步存款筹备金率等措施克制信贷增加,以保证二季度末贷款存量降低。为了克制回收社会上的流动性,央行二季度还将继续采用加息手腕,引导资金利率水平上行。

  不过,在继续推动稳健型货币政策背景下,央行后期的监控重点将由单一的“利率—存准”主导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回收,转向以民间信贷、银行表外贷款和融资性进口为代表的“体系外”资金。

  据不完整统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仅占我国融资总额的一半,其余部分来自各信托公司、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地下银行”,这些资金或受到的监管不如商业银行严厉,或处于“灰色监管区”(监管机构相互冲突)。自去年年底央行宣布回归稳健货币政策以来,面对监管机构的强硬手腕,国内涌现了大批以绕开“管控严厉的中国金融市场的正式规定”的灰色贷款性部署。据国外投行测算,依照目前的规模,如果不有效掌握,“体系外”资金年内或达2万亿元人民币。

  如此宏大规模的资金,若得不到有效监管,回归稳健货币政策将大打折扣。2010年6月,银监会全面叫停银信合作产品,可以说就是一个信号。今年,在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尤其是在年内已持续两次加息、信贷增速和M2增速显著趋缓的基础上,央行后期将双管齐下,在回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增强对“体系外”资金的监管力度。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增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4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2010年11月8日收付实现制头寸余额为负数的银行的下限,同时在2010年核定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2011年度境内机构短期外债指标规模。从这些已经出台的通知和规定可以看出,后期流动性的回笼将是全面而立体的,年内对市场流动性不宜过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