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流动性与主权信用风险压顶 60.3万亿美元机构资产配置详图--中国国情
2011-09-25

  “危机爆发以来,私人和官方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战略发生了变更。最为重要的变更是,这些投资者更加关注风险,包含流动性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9月13日,IMF金融稳固报告发布前一周的记者会上,《全球金融稳固报告》小组副组长S. Erik Oppers等宣布。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共同基金的细项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供给流入各国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的信息),而不是汇总的国际收支数据(单个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不太斟酌这些数据),因此显得更加可靠。

  IMF的研究显示,公共和私人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协助上述机构的资产管理人在危机发生期间转变了投资布局方法,抛弃了有风险的和缺少流动性的资产。

  60.3万亿美元资金流向

  根据有连续检测的数据及IMF的估算,2009年时,17个OECD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管理着60.3万亿美元资产,这两年来,这些资产无论是在地区散布或者资产配置种类上,都更趋向低风险,而非高收益。

  IMF的统计显示,流向发达国家的资金在减少,而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逐渐增长,这一趋势在养老基金上体现尤为显著。

  根据对28家养老基金和32家资产管理机构的调研,2006年时,养老基金在东亚/太平洋(601099,股吧)的债券市场只投入了1.8%的资金,到2010年时则为2.4%; 这一地区股权市场合投入的资金比例在2006年为8.6%,而2010年时已上升至10.1%。相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拉丁美洲和中东/南非。2006年时,养老基金在这两个地区的债券市场分离只投入了0.3%和0的资金,到2010年时已为0.9%和0.3%;在这两个地区股权市场的资金投入在2006年分离为0.8%和0.2%,而2010年时同样上升为2.5%和0.4%。

  此外,养老基金在南亚/中亚和非洲其他地区的投入均有所增长。

  同时,养老基金在欧洲的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的投资有所减少,但北美市场略有增长。2006年时,养老基金在欧洲的债券市场投入了11.7%的资金,到2010年时降为11.4%;2006年在股权市场投入22.1%,2010年降为21.4%。

  资产管理机构也有相似的地区变更。数据显示,资产管理机构在2006年时对欧洲债券市场的投资为27.2%,2010年为27.1%,2006年对股权市场的投资为28.2%,2010年为27.1%。不过总体来看,养老金比资产管理机构更加青睐新兴市场国家。

  “危机之后,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增长是一种构造性变更。”IMF研究报告以为。

  各大投资机构在资产的配置种类上也有所变更。

  养老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在投资中都增长了权益类投资的比重,但在其他策略上,养老基金选择了增持现金,而资产管理机构选择了增持债券。

  从2006年到2010年,养老基金现金资产的百分比从2006年的1.7%增长到2010年2.4%。

  但资产管理机构的这类资产从2006年的6.9%增长到8.9%后,在2010年降低为6.5%。同时,资产管理机构的债券持有量从2006年的88.5%降低到2008年的86.7%后,再次上升到87.7%,而养老基金的债券持有量从2006年的89.1%减少到84.3%,继续减少到84.4%。

  “到目前为止,多数机构投资者接收低收益,而不是冒更大风险。但同时,低利率环境正使机构投资者(特殊是已出售保证最低收益产品的保险公司,以及资金不足的养老基金)蒙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迫使它们通过投资于较高风险资产来进步资产收益。”报告写道。

  或许是为了填补回报的不足,养老基金配置了更多的另类投资产品,包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大批商品的持有比例逐年增长,而养老基金则选择了保持不变或者略微减少。

  从2007年12月到2010年12月,主权财富基金在资产布局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更。根据IMF的统计,中国、澳大利亚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拉丁美洲岛国)的国家主权基金的变动最为显著,均大规模减少了持有的现金,增长了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而挪威、韩国则减少了固定收益类投资,增长了权益类投资,爱尔兰、加拿大和美国小幅减少了权益类投资,增长了另类投资(包含房地产、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大批商品等)的持有。

  “像私人投资一样,国家主权基金经历了2007年的波动后,对各种风险都更加敏感,而财政预算、经济、金融等目的也促使他们寻找更加安全和具有流动性的投资资产。”IMF以为。

  60.3万亿美元机构资产配置详图

  长期风险谁来承担?

  IMF研究报告小组成员以为,决定私人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所投资国的较高经济增加率、较低风险,而国家间的利率差别作用较小。

  在前十大投资斟酌因素中,资产管理机构和养老基金列为首位的均为经济增加远景。资产管理机构将主权债务问题列为第二,通胀远景列在第三,而养老基金将市场流动性列在第二,通胀远景列在第三,将主权债务问题排在了第四位。

  优先斟酌的前十个国家中,美国和英国依然位居第一和第二名,随后,资产管理机构以为应优先投资德国、法国和日本,并将巴西纳入第十名,而养老基金的排序则为日本、德国、法国。

  因此,更多的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在发达国家经济增加迟缓中分享发展中国家的增加红利。

  不过大批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也给这些国家增长了风险。IMF提醒,一旦经济基本面逆转,可能导致投资逆转风,如涌现较大冲击,这种投资逆转可能造成与金融危机期间相似的资本外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赵欣舸以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对投资范畴的限制来减少此类影响。“比如房地产,在对国内资金进行限制的时候对海外资金也有限制,防止外资把泡沫推高。股市也是一样,除了QFII,没有合法的渠道。”赵欣舸说。

  但长期机构投资者依然面临着两难。

  IMF以为,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使投资者面对两股相反的力气。一方面,危机使长期投资者更加关注风险,特殊是流动性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低利率环境正使机构投资者,特殊是已出售保证最低收益产品的保险公司,以及资金不足的养老基金蒙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迫使它们通过投资于较高风险资产来进步资产收益。

  不过,根据IMF的回归剖析,到目前为止,多数机构投资者都接收低收益,而不是冒更大风险。但由此也引发一个问题:私人投资者为持有“更安全”的资产,分开风险稍高市场,将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固。

  “因此,主权资产管理者或许能够施展必定作用,承担私人投资者目前躲避的某些长期风险。”IMF建议。

  但在赵欣舸看来,作为机构投资者,投资目标很明确,要求保本或者风险有限,当一些原来的投资标的风险显著增长时,退出是一种负责的态度,但IMF的建议并不实际。“IMF站在全球的角度看问题,提出主权资产管理者弥补长期投资功效的建议,但是一般来说,当资产价格涌现显著降低,各个国家的主权基金也不会愿意承担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风险去接盘。”赵欣舸说。

  IMF提醒,由于这些投资者或者要在未来有固定支出,或者要确保必定投资回报来偿还负债,因此,低利率环境连续时间越长,它们就越面临投资于高风险资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