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汽车2010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冯兴亚:广丰进入中级车市场是迟早之事--中国国情网
2011-05-05

  “广丰[GuangFeng]进入中级车市场[ShiChang]是迟早的事情。”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广汽丰田发布逸致具体参数,针对企业发展战略,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表现,“通常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两大点,要么就是全面进入,要么就是别具一格。我认为广丰[GuangFeng]走的不是集中一点,也不是别具一格,广丰[GuangFeng]的战略就是全线全面。但是,车型的推出和人的成长一样,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一步来,一个车型一个车型地引进。”

  冯兴亚表现,逸致的推出,确切弥补了凯美瑞与雅力士之间的市场[ShiChang]空白,进一步丰富了广汽丰田的产品线,实现从小型车到中型车、SUV和时尚多功效车等各细分市场[ShiChang]的全面笼罩。“大家也知道,目前广丰[GuangFeng]的产品线中,没有[MeiYou]1.8L排量的车型,而这也是目前国内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ShiChang]。逸致有1.6L、1.8L和2.0L三个排量,1.8L刚好是主推的车型,从这点看,逸致这款车对广丰[GuangFeng]的意义非常大。”

  “需求决定车型,而不是车型发明了需求。”善于总结和提炼观点的冯兴亚对于消费需求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FUV市场[ShiChang]的需求是明确存在的,但很多潜意识的需求须要引导和发掘出来,他还没有[MeiYou]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并没意识到有这个需求,当他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会认为:“哦,这个产品挺好,原来我要的是它。”

  业内人士以为,对于广丰[GuangFeng]来说,逸致又是一次试水。这个成立仅仅6年的企业,却常常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对市场[ShiChang]的深刻剖析和独到看法,除雅力士因为价格太高不被市场[ShiChang]接收外,广丰[GuangFeng]的几款车型推出后都受到追捧。“虽然FUV是一个新的细分市场[ShiChang],但这个市场[ShiChang]确切存在,而且是高速增加的,这两点我是非常确定的。”

  冯兴亚表现,广丰[GuangFeng]并没有[MeiYou]给逸致定下太高的目的。“这款车从上市到年底的话,销售1万辆是没有[MeiYou]问题的,我们会根据市场[ShiChang]的变更作出合适的调整。目标很清晰,是要保证这款车一上市就胜利,不必定一开端就突出它的销量,胜利地被消费者接收是最为症结的。”

  2010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ShiChang]在经过持续两年狂飙突进之后,很多人对市场[ShiChang]依然乐观,但广丰[GuangFeng]却保守地将2011年的销量目的定为28万辆,仅比去年增加1万辆。冯兴亚以为,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广丰[GuangFeng]已经走过初期的发展阶段,目前应当进入集中精神开发二三线城市的阶段。“光逸致一款车型的增量,应当就不止1万辆。因此,完成目的应当说没有[MeiYou]太大问题。”

  冯兴亚对市场[ShiChang]情形和企业发展步伐的断定,有着令人称道的超前性。2009年年底,很多企业被幸福“砸”晕了头脑,不敢对下一年的市场[ShiChang]做出断定。而广丰[GuangFeng]在没有[MeiYou]新车的前提下,率先发布2010年事业计划:在2009年销量20.94万辆的基础上,2010年的销量目的为26.7万辆,同比增加27.5%,销售收入计划突破500亿元,同比增加33.6%。当时,很多人认为广丰[GuangFeng]太过冒进,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高的目的。

  事实证明,广丰[GuangFeng]制订的目的是科学的。2010年,广丰[GuangFeng]共销售26.9万辆,与年度目的相差无几。“从市场[ShiChang]需求来看,国内车市确定是会继续快速发展的,但需求也会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因此我们预计今年车市还会保持两位数的增加,如果没有[MeiYou]宏观调控的影响,增幅可能还会更高一些。”冯兴亚以为,尽管一季度车市的销售情形不太乐观,但也没有[MeiYou]必要对今年车市太过悲观。从整体趋势看,中国车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今年最热点的“合资自主”话题,冯兴亚用了几个“挺好”来形容。他表现:“广丰[GuangFeng]并不排挤自主品牌,而且我认为合资公司做自主品牌真的挺好,广丰[GuangFeng]也会有这方面的计划,但至于推出自主品牌的时间,现在还没有[MeiYou]具体的计划。”(黄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