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卫生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心理调适成民生新课题 专家呼吁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国国情
2012-05-03

  最近,家住北京永定门外的田大妈总是因为家庭琐事而闷闷不乐,于是,她找到心理[XinLi]教师诉说了心中的不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聊天,田大妈彻底解开了心结,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

  如今,像田大妈一样,愿意将自己心中的烦闷向心理[XinLi]教师倾诉的市民[ShiMin]越来越多,心理[XinLi]调适教育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越来越多的市民[ShiMin]打开心结,享受和谐。

  80%的被访者有心理[XinLi]问题时

  不选择向朋友倾诉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东城教育研修学院心理[XinLi]高级教师马成奎从1994年起就开始从事社区心理[XinLi]教育。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外部压力的增大,马成奎发现,不少市民[ShiMin]因不适应生活的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XinLi]问题。最近,他对北京200名普通市民[ShiMin]进行了随访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和几年前相比,北京市民[ShiMin]心理[XinLi]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马成奎告诉记者:现在,有85%的市民[ShiMin]知晓了“有心理[XinLi]困惑不能生扛,要积极倾诉”的道理,而这一比例在几年前只有50%左右。“市民[ShiMin]们诉说心中烦闷的对象依次是心理[XinLi]教师、亲人、朋友。心理[XinLi]教师能上升到倾诉对象首位,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马成奎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80%的市民[ShiMin]有了心理[XinLi]问题不选择向一起活动的朋友倾诉。原因一是平时在一起活动接触多、了解多,不愿意将更多的不快带给他们,从而影响了别人的情绪。二是重面子,怕熟人笑话、不理解。

  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倾诉需求,因此希望社区定期开设心理[XinLi]调适课程的市民[ShiMin]也越来越多。在马成奎调研的市民[ShiMin]中,有45%的人希望定期开设心理[XinLi]调适课程,期盼心理[XinLi]调适课能给他们更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而56%的市民[ShiMin]钟情小团体心理[XinLi]辅导,他们认为:“人不多,你帮助我,我帮助他,大家帮助大家这种活动互动氛围好。”另外,还有41%的市民[ShiMin]有接受个别心理[XinLi]辅导的需求。“这个需求增长最快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这个比例在以前只有12%至13%。”马成奎说,“市民[ShiMin]除了对个别心理[XinLi]辅导有期盼外,也有自己的担忧:比如怕被人发现,怕带上心理[XinLi]疾病的帽子,怕被人讥笑和指责。因此,他们希望能在网上公布教师的联系方式,有需求的人与教师协商,最好是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里进行。”

  在马成奎的调查中,还有66%的市民[ShiMin]希望有关方面能编写更多的心理[XinLi]普及读物。大家对心理[XinLi]读物的基本要求是:学术性别太强,最好通俗易懂,尽可能反映市民[ShiMin]实际需求,与市民[ShiMin]生活贴近些。最好用案例说话,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成为爱不释手的案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