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中国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安徽省万名党员干部到村党组织挂职工作纪实--中国国情手册
2011-07-05

    新华社合肥6月25日电(记者王正忠、王圣志、徐海涛)秦丽娟2010年挂职期满时,安徽省当涂县护河镇护河村村民[CunMin]写下请愿书、摁上红手印,请求他们“离不开”的村书记[ShuJi]继续留任。她不仅留了下来,还把家从马鞍山市搬到了当涂,把“驻点”变成了“据点”。

    和秦丽娟同样被挽留、同样作出在村继续任职决定的,还有713个村的1188名党员干部[GanBu]。

    一个个“难点村”变成“示范村”

    2001年,安徽省委组织部在农村调研发现,全省2万多个村级组织,约有三分之一呈现软弱涣散状态。于是决定分批选派[XuanPai]优秀机关干部[GanBu]到困难村和难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ShuJi],以“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GanBu]”。

    10年来,在最困难的地方、在群众[QunZhong]最需要的地方,万名选派[XuanPai]干部[GanBu]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智慧和汗水,与当地群众[QunZhong]合奏出一曲曲奋进之歌、和谐之歌。

    2006年10月,马鞍山市发改委干部[GanBu]秦丽娟被选派[XuanPai]到当涂县护河镇护河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ShuJi]。刚到任时遭遇的“下马威”,让这位清秀文弱的年轻女干部[GanBu]至今难忘。

    当时村里修路,村民[CunMin]谢德玉报价高没有中标,他怀疑村干部[GanBu]不公正,便冲进村部,一斧头把秦丽娟的办公桌劈为两半!

    秦丽娟惊呆了,但她没有退缩,也没有报警。她认为,群众[QunZhong]对村组织有怨言,说明工作做得还不够细。

    第二天,她主动到谢德玉家中,详细介绍了招投标过程。由于招投公开公正,谢德玉终于心服口服。

    谢德玉有养螃蟹技术,秦丽娟就鼓励他发展养殖业,还多次协调,为谢德玉流转[LiuZhuan]了200亩水田。3个月后,谢德玉的螃蟹养殖场顺利投苗。如今,谢德玉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还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兴建涵闸、建起村级卫生室、铺通水泥路、帮助五保老人修葺房屋……一件件实事办在群众[QunZhong]的心坎上,涣散的民心收拢了。村里6名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还有13名村民[CunMin]积极要求入党。护河村支部从昔日的后进支部变成了“五好党支部”。

    选派[XuanPai]干部[GanBu]们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从群众[QunZhong]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QunZhong]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以民生凝聚民心。10年间,选派[XuanPai]干部[GanBu]修通村组道路6万多公里,打机井4万多眼,开挖疏通沟渠3.5万多公里,建设桥涵5.7万多座,改扩建校舍167万多平方米,改善了2590多户残疾人住房条件。

    选派[XuanPai]干部[GanBu]们在村级组织完善制度,推动村务公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了7172名党组织书记[ShuJi]和8940名“两委”成员,优化了村班子结构,发展党员6225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6350多人,使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一个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选派[XuanPai]干部[GanBu]在江淮大地锐意改革,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探索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

    2006年10月,南陵县财政局干部[GanBu]曹彬被选派[XuanPai]到三里镇贫困的双河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ShuJi]。他调研发现,单个家庭的生产方式抗风险能力差,农业产出效率低,不少农户一亩地收入[ShouRu]不足300元。他提出将村里的土地集体流转[LiuZhuan],将经营权拍卖给农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既有土地出租收入[ShouRu],也可在企业务工。

    但这一主张一提出就有人反对。

    承包地比较肥沃的村民[CunMin]张世昌当场提出质疑:“我家好地和别人的差地集中到一起,以后还能不能分得出来?”

    曹彬回答说:“土地流转[LiuZhuan]只是转变经营权,但承包权不变,合同期满后,谁家的承包地还归谁。”

    张世昌又问:“土地集中后,如果拍卖价比我们自己种田收入[ShouRu]低怎么办?”

    “我和你们签协议,如果每亩每年收入[ShouRu]低于300斤早籼稻,我拿个人工资给你们补贴。白纸黑字的合同,不算数你可以告我!”曹彬的话掷地有声。

    张世昌打消了顾虑,第一个签了合同,随后村民[CunMin]们也纷纷签了合同。

    2008年,双河村378户村民[CunMin]成立了“土地流转[LiuZhuan]专业合作社”,流转[LiuZhuan]土地2273亩。然后通过公开拍卖,以每年每亩741斤早籼稻的高价,将经营权流转[LiuZhuan]给了两家农业公司经营,公司雇佣农民从事生产。

    当年村民[CunMin]们实现了收入[ShouRu]翻番。张世昌流转[LiuZhuan]的10亩多地分红7000多元,在企业打工一年还有1万多元收入[ShouRu]。他对曹彬赞不绝口:“真是能人啊!”

    选派[XuanPai]干部[GanBu]们一手抓农民增收,一手抓村集体经济。有的盘活了集体资产,转变了经营方式;有的与民营企业或大户合作,按股分红等。选派[XuanPai]村年集体收入[ShouRu]10万元以上的达到1087个,基本消除了“空壳村”,同时化解村级债务9.4亿多元。

    选派[XuanPai]干部[GanBu]们因地制宜,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手,引导农民群众[QunZhong]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一些“贫困村”变成了“茭白村”“养鸡村”“螃蟹村”……特色产业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美景,托起了群众[QunZhong]致富的梦想。

    他们中有一个又一个“沈浩”

    金寨县沙河乡垒峰村位于大别山深处,是全乡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一个村庄。2001年7月,沙河乡财政所副所长郑才刚[CaiGang]被选派[XuanPai]到这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ShuJi]。当时全村近一半村民[CunMin]住着土坯房、缺衣少粮。郑才刚[CaiGang]心里很沉重,抛下一句话:“从现在起,垒峰村就是我的家!”

    一年间,郑才刚[CaiGang]带领群众[QunZhong]修通了3条村组公路;开垦出300多亩荒山,打造了一座“绿色银行”;组织群众[QunZhong]生产300多亩反季节蔬菜,并亲自到武汉一家蔬菜批发市场找销路。他还带头出钱并号召全村党员献工捐资,为孤寡、五保老人新建和维修房屋,并经常骑着摩托车到20公里外的镇上,帮村民[CunMin]办理证件、存钱、给村里在镇上寄读的孩子们捎米捎菜等。

    乡亲们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回报郑才刚[CaiGang]。2002年,郑才刚[CaiGang]的孩子郑伟被确诊为白血病,村里70多岁的老奶奶曾祥美,两次步行10多公里山路前往医院探望;60多岁的胡永贤挑着几十斤木炭送到郑才刚[CaiGang]家,给病中的孩子取暖。

    2003年6月,郑伟不幸离开人世,数百村民[CunMin]自发前去送行。被郑才刚[CaiGang]救助的学生胡晶晶为郑伟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书包,邓家荣老人带来了自己亲手缝做的布鞋……

    而就在郑伟去世后的第4天,强忍悲痛的郑才刚[CaiGang]又出现在村道攻坚的施工现场。

    2004年,宿松县水产推广站站长唐吕平被选派[XuanPai]到该县千岭乡竹墩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ShuJi]。一到任,他就带领群众[QunZhong]兴修水利、修路建桥。第二年,在进行学校危房改造时,他被确诊得了肝癌,不久又患上了胃癌。术后,他身上插着化疗的管子与村干部[GanBu]一道去县里争取资金,并负责监督施工,终于把一座破败的学校建成了全县示范小学。

    县领导劝唐吕平放下工作,安心治疗,他回答:“没让竹墩村脱贫致富,我死了也不能闭眼!”

    2006年底,竹墩村人均收入[ShouRu]比3年前翻了一番,唐吕平的任期也结束了。他最后一次参加村委会,含着泪说:“我就要离开竹墩了,但我的心永远留在这里,永远和乡亲们在一起。”临走,还执意留下1000元钱为拓宽乡村公路买点黄沙、石子。

    为了让乡亲们早日富裕,有的选派[XuanPai]干部[GanBu]累倒在工作一线,有的过家门而不入……他们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沈浩”。

    郑才刚[CaiGang]说,你把群众[QunZhong]当亲人,群众[QunZhong]就会将你举过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