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中国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北大元培承载中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要使命--中国国情网
2011-09-18

    这是一项被誉为“北京大学教学改革一面旗帜”的教育革新;

    这是一项伴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号角吹响而推进的教育革新;

    这是一项承载了当代教育家培养[PeiYang]中国拔尖创新人才之决心的教育革新。

    这,就是北京大学“元培计划[JiHua]”。

    “元”,《尔雅》中意为“始也”。“元培”,“培养[PeiYang]人才之起始”。取“元培”之名,既有“开端”之意,又寓意了对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敬意和对北大[BeiDa]精神的传承。

    从2001年到2011年,北大[BeiDa]元培,躬耕十载。

    十年实践,十年检验。

    由于她,北京大学的本科培养[PeiYang]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变得生动具体;由于她,通识教育的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由于她,越来越多的兄弟院校陆续探索教育改革的多样化与新途径……

    十年探索,十年征程。

    这一项对中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教育革新低调前行。没有高调的宣传,只有默默的实践和反复的摸索。近百位亲历的北大[BeiDa]教师见证,近万名莘莘学子见证:尽管有挫折、有困惑,但元培实践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

    北大[BeiDa]元培,致力于中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PeiYang],十年在行动!

    观其会通 造就通才

    “只有掌心有力,手指灵活,才能形成有力的拳头”

    北大[BeiDa]的育人理念,是经过历史积淀,一脉相承的。“中西并重、观其会通、造就通才、发明新理”的办学思想,就明确写入了京师大学堂的章程。蔡元培担任校长之际,提出“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ZiYou]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些融汇了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先进思想一直影响着北大[BeiDa]的发展。

    1999年,面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变化,参照国际人才培养[PeiYang]理念,一项影响深远的教学改革实践开始酝酿,北大[BeiDa]成立本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启动新的人才培养[PeiYang]模式的研究与探索。2001年,载入北大[BeiDa]史册的香山会议召开,明确了新世纪北大[BeiDa]本科教育人才培养[PeiYang]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模式。

    自此,“元培计划[JiHua]”正式诞生,作为改革先头部队的“元培实验班[ShiYanBan]”也开始了第一期的招生。

    元培实验班[ShiYanBan]按文、理招生,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ZhuanYe]教育,在学习制度上实行在教学计划[JiHua]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ZiYou]选课学分制,学生[XueSheng]入学后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ZiYou]选课。

    这一做法直指当时高等教育的两大弊端。其一,学生[XueSheng]过早进入专业[ZhuanYe]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其二,大多数中学生[XueSheng]在并没有真正了解专业[ZhuanYe]情况的背景下,盲目选择专业[ZhuanYe],进入专业[ZhuanYe]后出现落差,学习上兴趣降低,日后放弃本专业[ZhuanYe]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实行通识教育和给予学生[XueSheng]充分的选择自主权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好比我们的手掌,掌心是学生[XueSheng]前两年所学的共同基础课程,每个手指代表一个[YiGe]专业[ZhuanYe]方向。只有掌心有力,手指灵活,才能形成有力的拳头。”时任北大[BeiDa]校长的许智宏院士这样解读元培的理念,“同学们是通过学习进行选择,通过选择完成学习。”

    广泛涉猎 导师培养[PeiYang]

    “重心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获取知识方法的训练”

    探索,从“元培实验班[ShiYanBan]”开始,实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元培计划[JiHua]在全校大规模推开的时间表。因此,所有人关注的目光都聚集到了2001年秋季入学的一群“特殊”学生[XueSheng]身上。

    同一宿舍里,几位同学来自不同专业[ZhuanYe]、有文科也有理科,入学时不分专业[ZhuanYe],只按文理两类进行教学,大一阶段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宽度远远超过一般院系要求;大二之后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专业[ZhuanYe]方向,到相关院系选课;修满学分后即可毕业,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

    于是,在北大[BeiDa]的校园里有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隶属于任何一个[YiGe]院系和专业[ZhuanYe],其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都由“元培”负责。在入学后一年半的时间内,他们会按照文理的分科,自由[ZiYou]地选修课程,同时,实验班[ShiYanBan]实行在教学计划[JiHua]和导师指导下以自由[ZiYou]选课为基础的学分制。和其他普通院系相比,元培计划[JiHua]实验班[ShiYanBan]的总授课学时适当压缩,加强教师对学生[XueSheng]阅读参考书、课堂讨论、论文写作等教学环节的指导。而之所以这样,背后源于一个[YiGe]理念的支撑:“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PeiYang]学生[XueSheng]的整体能力,重心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获取知识的方法及思维方法的培养[PeiYang]和训练。”

    导师制是实验班[ShiYanBan]非常重要的基本制度。导师分为专职导师,也有兼职导师,包括林毅夫等在内的知名学者、北大[BeiDa]各学科的资深教授不少都曾担任元培实验班[ShiYanBan]的兼职导师。这些导师与一般意义的导师不同,他们不光要指导学生[XueSheng]进行课程选择和专业[ZhuanYe]选择,有的还要指导学生[XueSheng]的学术研究和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是,导师要发现学生[XueSheng]的潜力,帮助学生[XueSheng]选择方向。

    曾经担任过导师的艺术学系教授朱青生的一段话耐人寻味:在导师制的前提下,更要强调学生[XueSheng]的独立人格和科学精神。

    就这样,从学籍的全新管理,到课程和专业[ZhuanYe]选择的全新变化,改革在一点一滴地推进,尽管一直以来不事宣传,但是,这项以“培养[PeiYang]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PeiYang]改革依然引发国际关注,美国的《SCIENCE》杂志对此作了介绍,并预言:“北大[BeiDa]元培计划[JiHua]及其实验班[ShiYanBan],是会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留下一笔的。”

    反复论证 砥砺前行

    “让元培成为一个[YiGe]人才成长的孵化器”

    2007年,“元培计划[JiHua]”迎来了一个[YiGe]里程碑式的事件——元培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先头部队”初见成效与“元培计划[JiHua]”深入推进。

    当然,任何改革的推进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作为新的人才培养[PeiYang]模式的实践,“元培计划[JiHua]”同样如此。

    元培学院的负责老师介绍,由于自由[ZiYou]选课制度本身的要求,自由[ZiYou]选课机制的顺利运行和各种优势的体现,需要全校行政、教务部门和所有院系的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实现。初期由于元培模式和传统专业[ZhuanYe]模式并行,在各方面的配合与协调上仍然不够,在课程设置、时间与教室安排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摩擦和阻力。这些问题包括课程冲突、考试冲突等等。

    不同于外人的想象,“元培的学生[XueSheng]都是特权生,可以任选专业[ZhuanYe]、任选课程”,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探索阶段,元培的学生[XueSheng]要比其他院系的学生[XueSheng]付出更多。

    “教学改革往往是一个[YiGe]艰苦而长期的过程。”正如在2005届元培计划[JiHua]实验班[ShiYanBan]学生[XueSheng]毕业典礼暨座谈会上,老校长许智宏所说,“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制度的变革,而且涉及观念的更新。而无论是制度的革新还是观念的变化,都是一个[YiGe]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元培计划[JiHua]实验班[ShiYanBan]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困难并没有阻碍学校探索的步伐,更没有动摇学生[XueSheng]们努力求学的信心。在学校里,当被人问及“同学,你是哪个系的学生[XueSheng]?”他们会这样说,“我是元培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10年,元培学院学生[XueSheng]在代表本科学术水平的北京大学“挑战杯”中,表现一年比一年喜人。从2008年至今,更是连续包揽挑战杯的最高奖项“王选杯”。而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元培学院的招生分数都名列前茅,成为最优秀的学子的首选方向之一。毕业生的去向更是令人欣喜,以2011届毕业生为例,169名毕业生中,79.9%考取研究生,81名考取境外研究生的毕业生大多数被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高校录取。

    元培,究竟带给学生[XueSheng]怎样的收获,带给高校人才培养[PeiYang]模式怎样的借鉴?或者说,元培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从元培走出的毕业生有着深刻的理解——

    周岩,毕业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化学专业[ZhuanYe]博士学位。在元培计划[JiHua]实验班[ShiYanBan]学习的5年中,周岩在修完了化学专业[ZhuanYe]所有必修课的同时也修完了物理和生命科学的全部必修课和数学的部分必修课。“元培就是这样一个[YiGe]自由[ZiYou]宽广的平台,自由[ZiYou]选课、选专业[ZhuanYe]制度给每个人一个[YiGe]理性思索后选择自己道路的机会。”

    汪清清,毕业后赴哈佛大学攻读系统生物学专业[ZhuanYe]。在元培,汪清清先后尝试了生命科学、化学,以及光华管理学院。她说:“元培给了我一个[YiGe]重新认识自我、自由[ZiYou]选择的机会,元培教会了我选择。”

    南星,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ZhuanYe]继续深造。“保研时,我的绩点不是很高,但是在自由[ZiYou]选课平台中学习带给我的活跃的思维、宽广的视野以及良好的基础成为我顺利保研的优势之一。”

    如今的元培,十年探索,坚实前行。除了探索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XueSheng]个性需求建立新的培养[PeiYang]方案和课程体系之外,还利用制度优势积极探索组织跨学科专业[ZhuanYe],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PeiYang]闯出一条新路。以元培学院为平台打造的一个[YiGe]跨学科专业[ZhuanYe]就是“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ZhuanYe]。这个专业[ZhuanYe]在牛津大学是“领袖专业[ZhuanYe]”,培养[PeiYang]出许多政治、经济领袖,体现出跨学科知识组合的独特力量。北京大学在这三个领域都有非常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具备培养[PeiYang]这一专业[ZhuanYe]人才的学术实力,但如何招生、学生[XueSheng]归属于哪个院系成为专业[ZhuanYe]建设中的大问题。元培学生[XueSheng]可以到全校各院系选课,因而哲学系、政府管理学院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决定建设这个专业[ZhuanYe],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在这个专业[ZhuanYe]的人才培养[PeiYang]中发挥出淋漓尽致的作用。现在和未来中国特别需要具有这样知识背景的创新人才,他们有更为宽阔的知识眼界,有对人类本身存在价值的深刻认识。这或许是元培教育模式对我国本科人才培养[PeiYang]模式改革、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贡献。

    2011年,经过4年培养[PeiYang],第一届11名“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ZhuanYe]的毕业生已经毕业。“古生物”、“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两个跨学科专业[ZhuanYe]也正在建设中。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喜悦收获。

    回首之时,我们发现,北大[BeiDa]元培承载的不仅仅是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重任,更承载了中国高校培养[PeiYang]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十年探索实践,十年期待憧憬。

    未来的路还很长,元培学院院长许崇任如此说,“我们期待在未来,‘手工’打造一个[YiGe]个精品,而不是成规模的标准件。人才是在适宜的环境中冒出来的,那么,就让元培成为一个[YiGe]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吧。”(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