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相关链接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解决“城市病”不能单纯依赖技术手段
2011-02-09
http://www.lninfo.gov.cn/中国国情
——专家热议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是从中国农村的具体国情起程
创造
出来的一个词,如果翻译成外文,也即城市化。”国务院发展钻研
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8月7日开幕的“2010发展中国论坛”上指出,城市开发过度、能耗、排放大,是范例的“城市病”,解决“城市病”不能单纯依附
技术,应考虑
分流需求。由此从另一方面阐释了加速城镇化历程的必要性。
他解释 说,交通无缝对接、智能交通管制系统 、地铁高速化、立体化、大型化等,无疑是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技术手法 ,但这不能解决城市化历程中开发过度、能耗大、排放大的错误 。同时,大规模 的革新和利用 需要 庞大投资,并且技术转化为利用 需要 对比 长的光阴 。“寄盼望 于技术解决会遇到技术瓶颈,并且会导致城市的盲目扩张 。因此要考虑 别的措施 解决大城市病,这就是分流需求,也即让大城市过多的人口分流到中小城市去。”
“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程度 达到 了46.7%,然而2007年、2008年世界的平均程度 是49%,巴西等一些高收入国家是85%。从城市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来看,45%—55%的阶段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代 ,70%以后是稳固 阶段,中国现在正好进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代 。”
“这种最快发展时代 带来的是什么?庞大的内需潜力。城镇化、城市化的大规模 快速发展,也就是说大宗非农人口转向城市将刺激住房、医疗、教导 、城市等的消费,这种消费潜力是不可估计 的。如果一年城市化程度 进步 一个百分点,那么13亿人口的1%就是1300万人。这种消费需求的连带效应也会带来大宗的投资需求,比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以及城市各方面功效 的完善 等。”卢中原说。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市场资源稀缺,而最大的市场资源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如果能稳健推动 中国的城市化,可能会创造 市场的新大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钻研 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十二五”是推动 城市化历程非常要害 的时代 ,而推动 城市化也需要 转变 发展模式。
“城镇化道路走得好不好,某种程度 上将抉择 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如今中国在城镇化发展法子 上确凿 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城市发展迅猛,而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城镇粗放扩大 、资源利用 率不高;而城市建设热衷于新区发展、空间跳跃式开发,公共设施配套却跟不上;此外,在城市化发展历程中,广泛 存在急功近利的偏向 ,很多城市发展越来越没有特征、没有文化内涵,也导致很多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毁坏。”北京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卢映川说,“我们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和压力也促使城镇化发展应转变 发展法子 。比如资源环境起头成为硬束缚 ,不管是水资源、土地资源还是能源,现在的制约越来越强;还有城镇化成本越来越高,城镇化面临的高成本压力,既有市场诱导等因素,也有开发、管理失控的问题。此外,农民工二代转型、城市技术变化等也是需要 解决的问题。”
对于未来城镇化需要 怎样的发展模式,王一鸣提出十点建议:第一,维持以人为本,城市化不光是美化、量化、绿化,最重要的是让进入城市的居民安居乐业。第二,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比如放宽入户门槛政策,现在很多城市在积极推动 。第三,要兼顾 城乡发展,在城乡方案、根本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系统 上推动 城乡对接。第四,高度器重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建立 一个城市网络,把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网络化,而高铁建设的加速推动 ,将促成农民工在大城市就业、消费,在中小城市居住的现象。第五,积极发展城市群和大都市圈,这将成为中国的经济首要载体和参与国际的首要平台。第六,要突出加强 公共服务,比如怎么把保障性住房系统 建设作为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第七,加强 城镇的可继续 发展才能 ,包孕垃圾处理 、供水、废气的处理 等。第八,突出历史文化特征,不能所有城市千篇一律。第九,鼓励大众 参与,使政府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模式发展,让老百姓也参与到治理结构 里去。第十,要进一步推动 城乡体制改革,包孕财税体制、土地制度、社保体制等,但现在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重方案轻监管,很多方案没有真正完整 落实。因此城市方案还需有相应的监管体制。
(来源:2010年8月9日 《科技日报》 作者:蒋秀娟)
(责任
编辑:石 琳)
- 上一篇:生态铁军展人民军队胸襟大爱 【加入收藏】
- 下一篇:机动车9月1日执行国Ⅳ标准